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兴诚银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私营银行,是四川唯一一家没有军政背景的家族私营银行,被誉为民国四大银行集团—华西集团的领头羊,不同于民国时期其他银行的昙花一现,聚兴诚银行从1915年创办,到1950年中国解放后公私合营,一共经历了35年,在这几十年里,聚兴诚银行共经历了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时期,在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混乱的金融体系下,再加上聚行是一个由旧时商号转型而来的家族银行,在这样的背景下,聚行先后经历了军阀地方官僚的压榨剥削、国民政府金融管制、聚行内部矛盾激化等一系列创伤,在迂回曲折的道路上艰难的前进。终于聚行为了摆脱军政压榨,国民政府金融限制和缓解内部矛盾,于1937年由股份两合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对股权结构、内部经营业务等做了适当的调整,完成了银行在战争环境下的业务大变迁。在抗战时期,大部分银行都难以生存,聚行却在转型后将银行业务推向顶峰,这跟聚行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变化关系莫大,聚行的内部治理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基于此,本文查阅梳理了重庆档案馆的史料,概述了聚兴诚银行的创办和发展历史背景、经历和改组原因,分析了聚行改组前后公司治理的情况、公司的组织构架和内部治理特色,同时对聚兴诚银行改组后内部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进行评价。以求对聚兴诚银行的发展情况做出更清晰的判断。银行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聚兴诚银行改组转型也是为了在当时社会混乱局势动荡的年代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其绩效的评定能准备分析聚兴诚银行转型后是否促进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对家族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特征进行说明。 本文的结构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对开展本研究的文献基础、史料基础进行了说明,同时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基于笔者所收集的史料,对杨氏家族设立聚兴诚银行的背景作了简单回顾,重点讨论了杨氏家族将银行的组织形式从两合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因;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聚兴诚银行改组前后的内部治理结构,以及改组前后的经营业务。第四部分分析了内部治理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第一次系统的构建了经营绩效指标,用来对聚行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第五部分通过引入因子分析方法对聚行的经营绩效进行的统计分析。论文最后对聚兴诚银行内部治理变迁和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小结。 本文在分析方法上,结合了历史学和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实地查阅史料构筑了资料基础,具体分析上,首先,通过对聚兴改组前后营业报表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绩效指标,进行纵向比较,发现聚兴诚银行的营业情况是曲折中上升,直观判断聚兴诚银行在这几十年的经营中是在曲折中前进和发展的。其次,本文选取了11家民国大型私营银行1935年、1937年、1939年的营业报表数据为样本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将聚兴诚银行与其他10家银行进行横向比较,得出了聚兴诚银行的总体绩效相对其他银行位次是比较靠前的。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家族企业的治理特色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是正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