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新品种‘瑞玉’和‘皖金’采后贮藏特性与技术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ga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猕猴桃果实采后对乙烯敏感,软化速度快,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低温贮藏可以有效保持其商品性。但不同品种对低温的适应性有差异,不适宜的低温贮藏很容易诱发果实冷害,造成大量采后损失。自发性气调包装(MAP)现已在果实贮藏保鲜中广泛应用,在延缓成熟衰老、维持果实品质和抑制冷害方面效果显著。本文以‘瑞玉’和‘皖金’两个猕猴桃新品种果实为试验材料,筛选它们适宜的冷藏温度,在此基础上,研究结合MAP包装对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设计贮藏温度梯度为(0±0.5)℃、(1±0.5)℃、(2±0.5)℃,常温(20℃,CK1)贮藏为对照,选出两品种猕猴桃果实的适宜贮温后,再用不同厚度PE膜袋密封包装贮藏,以获得有利于实际生产参考的技术方法。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与对照相比,贮藏温度越低,果实的生理代谢抑制效果越明显。3个贮温下,‘瑞玉’和‘皖金’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均在贮藏第30 d时达到峰值。相较于对照,‘瑞玉’和‘皖金’果实峰值出现时间分别推迟了20 d和15 d。2.在贮藏期间,两品种(0±0.5)℃处理果实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1±0.5)℃。(0±0.5)℃下‘瑞玉’和‘皖金’均在贮藏第50 d时发生冷害,冷害指数均为0.025,果肉表现出水渍状斑块,出库时冷害率分别为27.67%和32.00%;(2±0.5)℃下‘瑞玉’在整个贮期未有冷害发生,‘皖金’有轻微冷害表现,但果实硬度下降快,‘瑞玉’和‘皖金’有效贮期分别为70 d和80 d;(1±0.5)℃下‘瑞玉’和‘皖金’均于贮藏60 d时表现出冷害,冷害指数分别为0.033和0.042,出库时冷害率分别为15.00%和12.33%。3.与对照相比,0.01 mm、0.03 mm和0.05 mm膜袋包装果实在(1±0.5)℃下,均可有效延缓两品种猕猴桃果实硬度、淀粉含量的下降速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上升速度,减弱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果实冷害率与冷害指数,延长果实有效贮藏期。其中0.03和0.05 mm的效果优于0.01mm。4.不同厚度的膜袋包装也可延缓果实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0.03和0.05 mm处理‘皖金’果实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在贮藏前90 d始终保持较低水平,而0.05 mm处理‘瑞玉’果实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在贮藏后期快速上升,显著高于0.03 mm处理。5.‘瑞玉’和‘皖金’0.03 mm膜袋内部CO2含量分别维持在3.91%~4.51%,3.19%~3.67%,对保持果实贮藏品质最好。而‘瑞玉’0.05 mm膜袋内部CO2含量维持在5.77%~6.44%,出库时果实腐烂率高达46.67%;‘皖金’贮藏前中期袋内CO2含量维持在4.43%~5.46%,但贮藏至180 d时袋内CO2高达10.18%,出库时果实腐烂率超过72.33%。综上所述,(1±0.5)℃为‘瑞玉’和‘皖金’猕猴桃的较适宜贮藏温度。在此温度下,膜袋包装贮藏有降低果实冷害效果且对两品种猕猴桃的贮藏保鲜有协同促进作用。其中0.03 mm膜袋包装中所形成的气体环境对两品种果实冷害抑制、品质保持、降低腐烂,延长贮藏期有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重力式挡土墙、衡重式挡土墙和加筋土挡土墙等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主动土压力作为挡土墙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轻量土作为一种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等优点,应用于路基工程中可以有效降低路面沉降,也可以有效减小挡墙土压力,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目前对于轻量土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方法探究轻量土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等物理特性,而对
连作障碍目前已成为作物生产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直接导致土壤退化,进而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不合理施肥是引起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土壤改良剂与化肥配施是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本研究以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为试材,比较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硅钙镁钾肥不同改良剂对大白菜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筛选得到效果较好的
枸杞(Lycium barbarum L.)作为传统中药材,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枸杞鲜果富含营养物质,被认为是“超级水果”。枸杞鲜果采摘后在运输、加工和贮藏期间易被病原性真菌侵染而发生腐烂,因此市面上主要供给晒干的枸杞子,而枸杞鲜果则很少见。利用拮抗菌来防治病原菌的污染己成为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芽孢杆菌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造成植物减产的主要逆境胁迫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和不当的人为活动使我国盐碱地面积逐年在增加,尤其是设施内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番茄作为我国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品种,实现其优质、高效的生产对我国农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油菜素甾醇(BRs)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外源喷施BRs能够缓解盐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但内源
青藏高原拥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极端的气候条件,该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植被类型,而且孕育出了许多特有的物种。海拔等综合环境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等有着较大的影响,譬如随海拔的升高,周围的环境条件会越来越严苛(如强烈的紫外辐射、强风、气温和湿度等),且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昆虫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及植物的生长季普遍较短,故导致植物的传粉率较低。生长在不同海拔地区的植物是如何适应高寒胁迫环境的,是近年来生态
有机栽培是提高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培育有机栽培专用品种,研发配套的有机营养液是实现有机栽培高效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本试验采用了由有机基质配合有机营养液的全有机营养栽培模式,在大棚和日光温室中进行西瓜杂交组合的比较试验及有机营养液配方筛选研究,结果如下:(1)大棚西瓜杂交组合筛选研究。采用有机基质配合有机营养液的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方式,对分属于京欣、西农8号、早春红玉、小兰和红小玉5个类型的西瓜杂交
目前,中药材种植和仓储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使得中药材的药用价值和商品价值大幅降低或丧失。当前针对中药材种植和仓储害虫,多采用剧毒、高毒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开发环保、高效的新型杀虫药物,对中药材种植及仓储害虫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内生真菌不仅种类丰富,可代谢产生结构多样的化合物,并且可能代谢产生结构新颖的化合物,是新天然活性产物的重要来源,也是无公害新型农药的宝贵资源。本研究在前期筛选中,
环境胁迫可以抑制种子萌发、延缓植株生长、加速衰老,甚至导致植株死亡。盐胁迫是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环境胁迫因子。植物通过多种生化和分子机制对盐胁迫作出响应,这些机制包括调节离子吸收和积累,缓解膜脂损伤,维持渗透平衡,增强光合作用和氧化酶(抗氧化酶和非抗氧化酶)的活性,改变抗盐基因的表达,强化植物盐胁迫耐受性。此外,植物激素(生长素、乙烯、茉莉酸、赤霉酸和脱落酸等)水平或其它信号分子(过氧化氢和钙离子)
甘肃河东地区是中国苹果的重要产地之一,区域内具有多种气候类型,地形复杂,苹果是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本研究选取河东地区苹果产量较多,资料较全的区域作为研究区,以苹果主要面临的气象灾害——干旱和春季霜冻为研究对象。本文基于1981-2019年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日值格点气温和降水数据和站点0cm最低温度等数据以及1991-2013年《甘肃农村年鉴》统计资料等数据,通过对苹果生育期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易于制造,生产成本低,有相对较高的光伏效率和良好的稳定性,成为一种发展前景好的可大规模生产的电池。在DSSC中,敏化剂起着光捕获的作用,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敏化剂中,卟啉敏化剂具有出色的全色光收集能力,结构易于修饰,光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首先,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三种含不同数量氟原子的锌卟啉ZnFi(i=1-3),通过核磁、质谱、紫外-可见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