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策略对天然气掺氢转子发动机燃烧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子发动机因具有结构简单、功重比高和易于整机小型化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无人机和发电等多个领域。但是,燃用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传统燃料的转子发动机却因油耗大和排放超标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快速发展。因此,在石油能源日渐枯竭和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的大背景下,发展使用清洁高效的替代燃料的重要性对转子发动机而言是不言而喻的。天然气掺混氢气的混合燃料被认为是转子发动机未来最有前景的替代燃料之一。这是因为天然气掺氢混合燃料综合了天然气储量丰富以及氢气燃烧速度快的优点。但是,即使采用天然气掺氢混合燃料作为转子发动机的燃料,其燃烧效率仍然亟需改进。这是因为转子发动机特殊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导致了其气缸的形状狭长、面容比大,并且气缸内的气流在点火时刻以单向流为主,这会导致缸内火焰很难逆着气流的方向向气缸后部传播。因此,无论转子发动机燃用何种燃料,都无法回避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天然气掺氢混合燃料转子发动机缸内气流运动和燃烧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组织缸内混合气分布并耦合缸内流场来改善燃烧过程。此外,不可忽略的是,转子发动机特殊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还会导致径向密封漏气问题不可避免。而天然气氢气这两种燃料都是气体燃料,气体燃料更容易出现径向密封漏气问题。因此,对于天然气掺氢混合燃料转子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的研究,径向密封漏气对缸内流场和燃烧的影响不可忽略。为此,本文以周边进气天然气掺氢混合燃料转子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径向密封漏气的三维动态数值模拟模型,并使用实验获得的流场测试数据和缸压测试等数据对数值模拟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数值模拟研究了径向漏气缝隙和燃料喷射策略对周边进气天然气掺氢混合燃料转子发动机缸内流演变、燃料泄漏、燃烧过程以及污染物生成的影响。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如下:(1)揭示了径向密封漏气气流对周边进气转子发动机气缸内三维流场的影响规律。具体为:在进气阶段前期,漏气气流会冲击缸内进气阶段早期所形成的涡团,并加速该涡团的破碎。在进气阶段后期,漏气气流会使进气阶段后期所形成涡团的强度增加。在压缩阶段后期,漏气气流的存在把缸内的单向流分两段,分别为“漏气区”和“主流区”。“漏气区”的气流运动方向与“主流区”的气流运动方向相反。此外,对于不同的泄漏缝隙而言,随着泄漏缝隙的增加,漏气气流强度会不断增强,漏气气流对缸内流场所产生影响程度越来越强。对于不同发动机转速而言,随着转速的增加,泄漏量会越来越小,漏气气流对缸内流场所产生影响程度越来越弱。(2)获得了径向漏气气流作用下天然气掺氢混合燃料的喷射位置对缸内燃料分布和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喷嘴位于位置A(气缸型线长轴的上部,距离气缸型线长轴50mm处)和位置B(气缸型线的长轴处)位置时,随着燃料喷射时刻的推迟,燃料从均匀分布不断的向气缸中前部聚集。当喷嘴位于位置C(气缸型线长轴的下部,距离气缸型线长轴50mm处)位置时,随着燃料喷射时刻的推迟,燃料的分布区域从主要分布在气缸后部向分布于整个气缸改变,同时燃料的分层程度越来越高。此外,相比其它工况,Case:B-150(喷射位置为位置B,喷射时刻为150°CA(BTDC))工况的燃烧压力峰值最高。这主要是因为:Case:B-150工况下,缸内的燃料主要分布在气缸的中部和前部,在火花塞附近保持较高的浓度。这种燃料分布不但有利于燃烧初期火核的形成,也可以避免气缸后部剩余大量混合气无法及时燃烧的现象。(3)阐明了径向漏气气流作用下天然气掺氢混合燃料的喷射角度对缸内燃料分布和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燃料的喷射时刻位于进气冲程前期和中期时,喷射角度对点火时刻缸内燃料分布的影响不大。而当燃料的喷射时刻位于压缩冲程后期时,喷射角度对点火时刻缸内燃料分布的影响明显。此外,相比其它工况,Case:220+60(喷射正时为220°CA(BTDC),喷射角度为60°)和Case:150+0(喷射正时为150°CA(BTDC),喷射角度为0°)工况的燃烧压力峰值非常接近,同时也明显高于其它工况。这同样是因为:在Case:220+60和Case:150+0工况下,缸内燃料也主要分布在气缸的中部和前部,在火花塞附近保持较高的燃料浓度,这种理想的燃料分布形式有利于提升着火的稳定性和火焰的传播速率。本文为周边进气天然气掺氢混合燃料转子发动机燃烧性能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本文得出的相关结论和使用的研究方法也对其它液体/气体燃料在周边进气转子发动机上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新世纪以来,化石能源的消耗量急速增加,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氢能作为一种绿色、高效、无污染的可替代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如何高效制备氢能成为研究的关键点。现阶段氢气主要通过化石能源制备,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CO2,而可再生电能制氢作为一种新兴的制氢过程,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电解水制氢的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生成之后会聚集在电极板的附近。而当这些气泡粘附在电极板表面时,就会增加电
随着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实际工程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专用基体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热传导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高比强度的铝合金关节轴承正日益受到重视。然而,铝合金存在硬度低,加工变形大,精密加工较困难的应用缺点。本文以7075-T651铝合金作为研究对象的基体材料,通过有限元法分析铝合金作为关节轴承基材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在7075铝合金表面进行多元纳米
AZ31B镁合金属于可生物降解材料,因具有与人骨相近的性质可适用于医用材料植入领域,但进入人体后的高腐蚀速率及引发的生物相容性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现有的表面处理方法如微弧氧化、喷丸强化、激光熔凝等,在解决以上不足时有危及生物相容性和降低机械特性的风险。激光冲击强化技术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高幅残余应力,细化表面组织,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本课题以AZ31B镁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冲
碳化硅陶瓷作为非氧化物结构陶瓷,由于其优异的硬度、化学稳定性、耐腐蚀和耐热性,在航空航天、化工、电子等工业领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碳化硅陶瓷固有的硬脆特性,传统的机械打孔方式既费时又费力,很难满足其微孔的加工。相比较传统的机械打孔方式,激光打孔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陶瓷打孔方式。但激光打孔存在锥度大、重铸层厚、圆度差和微裂纹等缺陷,影响加工孔的质量。本文将碳化硅陶瓷放在水中进行脉冲激光切孔,通过水下
纤维悬浮流广泛存在于制浆造纸、纺织、复合材料生产等工业领域,探究其流动特性对相关产品质量和流程的高效运转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9118),以一台开式叶轮离心纸浆泵作为载体,分别以清水及不同质量浓度的柔性纤维悬浮液作为研究介质。通过外特性测试系统、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以及高速摄影系统探究不同工况下纤维浓度对泵性
随着传统内燃机的高NOX和PM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天然气发动机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柴油引燃天然气直喷发动机具有接近柴油机的动力性能,排放性能更是远优于常规柴油机,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康明斯ISX天然气发动机,对发动机不同喷嘴结构(孔径、喷孔数等)与喷射策略开展模拟研究,分析燃烧与排放特性,提出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的性能、排放优化策略。使用CFD软件CONVERGE建立柴油引
大自然中大量生物表面都表现出特殊的润湿性能,目前仿生制备的功能性表面已经被应用于自清洁、抗油抗污、防雾、抗结冰、液滴定向移动等领域。由于在金属表面制备超双疏功能性微纳结构能够使低表面能的液体(表面能小于水的表面能72.5m N m-1)难以附着在金属表面,从而显著提高其抗腐蚀性能。因此,该研究正在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凹角结构和低表面能物质都对制备超双疏金属表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详述了一种“
磁电复合材料在常温下具有磁电响应快,灵敏度高的特点。以磁电复合材料作为敏感元件的器件具有不需要额外电源为其供电,无需接入主电路的特点。作为磁电复合材料组成相的FeSiB非晶合金材料相比于超磁致伸缩材料需要的偏置磁场小,有着更高的磁致伸缩灵敏度。同时,它具有较高的磁导率,较好高频特性,可以制备成薄带状,满足器件小型化的要求。论文基于层叠复合材料的理论模型,使用等效电路法与基于本构方程直接推导方法研究
抗生素造成的废水污染已成为目前人类面临的水污染治理难题之一。构建绿色高效、可见光响应且光生载流子分离率高的光催化剂是利用光催化技术处理抗生素污染物的关键。本论文以无机半导体氯化氧铋(BiOCl)为基体光催化材料,利用具有大环共轭结构的卟啉或金属卟啉化合物对其进行复合修饰,考察了卟啉的引入对基体材料的可见光利用率和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率的影响,探究了制备得到的复合型光催化剂实现抗生素污染物高效去除的
包装机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完成产品和商品的包装,随着设备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对包装机长期稳定连续运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动系统是包装机的核心,负责产生与传递设备所需要的动力,而滚动轴承作为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运行状态会直接影响包装机的稳定性。目前,包装机的主要维护方法是事后维护与周期性维护,这两种维护方式难以避免设备因故障意外停机,且故障查找、设备维修耗时较长,影响包装生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