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览马克思思想的建构,传统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一直堪称经典解析。长期以来,人们都用实践哲学给马克思思想定性,其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受人尊崇。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的不断深入研究,不少学者、专家提出异议。华夏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浪漫思想映入世人眼帘,使得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又一次备受关注。始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抑或是作为一种精神或运动,开始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学者认为,马克思思想体系的理论来源应该是丰富性的、多样性的,在马克思思想形成的过程当中,仍存在一个浪漫主义阶段,马克思的思想也具有浪漫主义情怀,从哲学角度考量即浪漫主义维度。对生命个体本真的追寻,对人的完整性的关注,对自由的渴望,对自然的回归,对情感和感性的重视成为浪漫主义显著的特征。诚然,在马克思思想体系形成的过程当中,浪漫主义精神驻留短暂,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人类历史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决定的,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必将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国度,浪漫主义所追求的个性解放,个体生命的自由终将得以实现,也就是说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构想实际上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或者说是对浪漫主义的超越。在这个意义上,浪漫主义也就成为构成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马克思思想当中的浪漫主义维度的研究正逐渐展开。马克思个人思想体系当中留有浪漫主义的气质,对人和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异化的批判,对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追求,以及其惯用的反讽修饰形式,无不体现出这位哲学巨匠的浪漫主义品格。追溯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从早期的德国浪漫派所推崇的对个体完整性以及生命个体自由的关注,到以卢梭为代表的法国浪漫主义讨伐现实社会提出“回归自然”,以及在英国盛行一时的空想社会主义,都对资本主义猛烈抨击,无一不体现出浪漫主义的现实批判性。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把实践引入其中,通过对劳动异化的深刻揭示,确立了以实践反讽为基本形式,以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关系空前发达,物质财富、精神世界极大丰富,人自由全面发展为现实目标的共产主义远大构想,实现了对浪漫主义的科学超越。共产主义绝不是浪漫主义的空想,而是马克思实践批判的逻辑归属和历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