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此手术方式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探讨此手术方式的适应征,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广泛的临床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月就诊于我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61眼);年龄45~84岁,平均61.72±9.23岁,手术前予以抗青光眼药物控制眼压在40mm Hg以下,术前房角镜检查提示存在大于180°的房角关闭情况,且排除既往曾行其他内眼手术影响正常眼球结构或同时存在角膜病变无法进行检查或手术者,随机分为超乳组(A组)和小梁组(B组),分别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房角分离术和小梁切除术,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6个月至1年随访观察。本次研究中研究结果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数据,手术前后的视力以及眼压对比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房角粘连范围采用计数资料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视力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平均视力差异不显著,术后A组和B组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眼压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眼压差异不显著,术后6个月复查,B组的眼压下降更具有差异性,但A组和B组的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3.房角开放情况房角的检查A、B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术后1个月的房角检查提示A组38例患眼有36例全部开放,仅有2例患眼存在180°以下的房角关闭;B组术后房角开放与关闭情况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4.并发症情况A组术中未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情况,未出现前房出血以及虹膜离段情况,术后有19只眼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3只眼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瞳孔黏连以及前房纤维素样渗出物,予以药物对症处理后1周以内均前房炎症均明显消退。另有2只眼随访中出现了眼压升高,应用1种降眼压药物可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B组中9只眼术后出现明显浅前房,予以加压包扎,散瞳等对症处理后均可形成前房,随访期间无特殊变化。2只眼存在不同程度的瞳孔黏连以及前房纤维素样渗出物,药物对症处理后均可消退。1只眼随访中出现眼压失控,住院再行滤过性手术。另有4例眼由于晶体浑浊加重影响视力而再行超乳手术。结论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重新开放房角,即使对于术前房角关闭大于270°者,也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而且此手术方式安全性高,并发症相对传统抗青光眼手术明显较少,对于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