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话语的口语化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i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媒介本身所衍生的话语体系已盘根错节地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活的话语体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各个层面。话语体系的改变,意味着人类思维和社会观念的相应流变。事实上,今日的媒介早已参与到社会资源配置的各个环节。近些年,随着新媒介的渐渐兴盛,社交行为的日益频繁以及社会关系的逐步紧密,口语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地理范围上看,技术的发展缩小了人际交往的距离,人类活动的辐射面积骤然增大,口语的日常使用频率逐步增加;从时空范围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兴盛,使口语的传播伸向了无限多的可能区域,口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交际功用并拓展至社会的各个领域。理所当然,口语的相关研究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口语,不论是初民社会的“口头遗存”,抑或是移动互联媒介中的“次生口语文化”形态,都内涵于人类意识的思维与价值,外延于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今时今日,新媒介话语中的口语化现象日益凸显,并深刻影响到人们的日常语言、思维、以及交流,因而亟需加以重视和研究。本文论题“新媒介话语的口语化研究”建立在麦克卢汉的核心洞见“媒介即讯息”的理论光谱下,借鉴麦氏极富创造性的研究手法,尝试为当前纷繁复杂的话语生态开辟一种可能的研究路径。新媒介话语的口语化研究,以话语本身为解析对象,并将“口语化”看作一种被“建构”的客观存在。为了提供口语化的有效根据,本文将从多样化视角——包括传播视角、语言批评视角、意识形态视角等——来探索新媒介话语的口语化现象。论文的主体框架包括六大部分:绪论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由来、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相关背景材料。第一章对论文论述的重要概念做相应的定义与深入,并评析新媒介话语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第二章从媒介环境学、唯物史观和文学意识形态的角度考察了新媒介话语口语化的背景,包括口语化的传播、观念以及表达背景。第三章以口头程式理论、应用语言学理论、文学意识形态理论为依据对新媒介话语的口语化进行新的理论阐释,包括口语传播的生成动因、文本的创作规律以及口头程式理论的语言分析及口语传播的意识形态性分析。第四章以新媒介话语与意识形态的新型互动为背景,考察了新媒介口语传播的意识形态性以及在这种互动的影响下产生的新特性。结语部分回应了口语回归的“忧虑”论,表达了对口语未来发展的期望,以及对口语传播学科建立的殷切盼望。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以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问题,阐明了新媒介话语与口语化命题的学科依据,媒介与文学批评的关系,以及交叉学科的多层背景。本文选题是为了回应因新媒介话语突出的口语化特征带来的时代话语现象剧变对文学研究提出的新挑战,深入口语传播研究,提供媒介与文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视角。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梳理,我们发现新媒介话语口语化的趋势已在媒介环境学理论中初具端倪,只是就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的学科背景来剖析这种现象的研究极为欠缺。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更多的关注点仍在媒介理论或者单一理论(如口头程式)中无法走出,即便是对口头程式理论的生产力研究也认识较为浅显。本文认为,研究新媒介话语的口语化应该运用多学科理论交叉的方法,包括史诗研究(口头程式理论)、媒介环境学研究、大众传播学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意识形态研究等学术视野。第一章对论文论述的重要概念进行多级秩序的梳理与辨析,并评析新媒介话语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首先,对论文研究对象“新媒介”的涵盖时期做了界定,并对主要概念“媒介”与“媒体”进行了外延及内涵的意义厘清:内涵上,从中英互译、语义、传播、哲学四个层次分别界定了它们的意义和区别,解决了意义含混的现象;外延上,梳理新兴概念“自媒体”和“新媒体”的意义。其次,介绍了沃尔特·翁的“原生口语文化”与“次生口语文化”两个概念,“口语文化”理论奠定了本文媒介话语的研究基础,并尝试将“原生口语文化”应用到口头史诗文献中,为下文“口头程式理论”的阐释提供依据。第三,对“口语化”内涵进行了三个层次的梳理,包括话语文本的口语化、话语形式的口语化、以及书面语的口语化。最后,通过报告的形式着重分析了国内外社交媒体的使用以及发展现状。据报告显示,社交媒介的剧烈活跃,其输出话语的口语化景观已然填满了新媒介的语言生态,成为了新媒介话语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第二章从媒介环境学、意识形态的角度考察了新媒介话语口语化的背景,包括口语化的传播、观念以及表达背景。首先,重新部落化后新的媒介场所建立催生了媒介话语的新裂变,人类一切感知被重构,新的官能被延伸继而颠覆,人们开始用新的语词来传递新的经验,并升级为更高层次的口语词来表征意义,口语的地位再次显著。其次,任何表达、思想的形成总是以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为条件和组件,离开意识形态的纯粹“表达”是不可能的。当代意识形态的发展和新特征是个体自由意识和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新媒介传播及其口语化完美地契合了这一变化,成功地满足了自我表达和发声诉权的需求,从而成功地建构了意识形态合法性。新媒介口语化内生于当代生活之现实状况,而当代意识形态状况则为口语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条件。最后,从语音的有声属性以及“声觉空间”的视角分析了口语化的表达背景。声音是口语的输出载体,也是口语的表达方式。研究口语文化,有关口语的声学价值是无法避免的重要环节,与此相关的麦克卢汉“声觉空间”与莱文森“赛博空间”也是无法回避的“声音”研究背景。之后,文中以装置艺术展“透明的声音”为例,展示了新媒介的技术干扰下声音与时空的重构关系及其未来走向:有声性是声音不可磨灭的本源,声音作为部分感知的消失,会促使重新架构时空。第三章以口头程式理论、应用语言学理论、文学意识形态理论为角度对新媒介话语口语化进行新的理论阐释,包括口语传播的生成动因、文本的创作规律以及口头程式理论的语言分析及口语传播的意识形态性问题。首先,将口头程式理论中的“记忆力”与语言学中的“模因论”结合构建口语文本的生成动因。在语言学中,“模因复制力”是语言衍生的动力,而在口语的研究中,记忆力就是它的生产动力。口语研究的记忆力与语言学中“模因论”的复制力极为相似,新媒介话语中口语化倾向的表达激活了宿主储存在大脑世界中的海量知识库,并将它们与口语表达成果系结起来,构成所谓的记忆复合体,并在新媒介的传播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话语记忆即复制能力。其次,口头程式理论的“程式化”和“套语”结构组成了口语文本的创作规律。“口头程式理论”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理论,它的“程式化”模式表现在具体的词型与句法中,并在多个口语遗存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无论从一般性到特殊性,还是从传统到口头,都得到了完善的力证。沃尔特·翁指给后来研究者一条极为重要的思路,既从原生口语文化的程式结构和思维动力中找到金钥匙,以此来打开次生口语文化的大门。他明确提出用“套语”“套语成分”“预制预料、构件”等来探索次生口语文化的特性,而这些术语正是“口头程式理论”的研究要义。第三,通过对新媒介话语具体语料的分析来力证口头程式理论的现代语言学意义。如:“帮XX上头条”套语系列、“俭省”系列与认知经济性、预制构件系列、“跨行接句”与IRC会话话轮。口头程式理论的完善梳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为日后研究更加丰富变化的“次生口语文化”打下坚实基础。最后,口语传播重要理论特性之一是其意识形态性,这源于文学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本章将此作为理论阐释的深层理论背景,探究了文学及其传播的意识形态性问题。包括一般视角中的文学意识形态性问题,以及文学意识形性的本体论意蕴以及文学传播所具有的教化与虚幻的意识形态二重性。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新媒介口语传播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讨论。首先,本章详细阐述了新媒介传播区别于旧媒介传播的重要特征,它们的凸显基于意识形态的视角,包括:开放性、感性化、交互性、扁平化、平民化和局限性。开放性是新媒介传播区别于旧媒介传播的根本特征,它超越了旧媒介传播的生产/消费、发布/接受的二元对立,通过将两者统一起来完成了传播活动的“范式革命”,其他特征从属于这一根本特征。感性化和交互性则是口语化特性的子概念,扁平化与平民化造成了把关人的实际消亡,而新媒介文学传播的负面性则主要是体现在有限身份、有限效力以及真实性问题上。其次,新媒介受到意识形态规范的同时,意识形态自身的传播也利用和受制于新媒介传播的特性。在传播技术变革性更新和口语化趋势的影响下,当代意识形态传播也走入了新范式,共有以下新特性:公开化、感性化、双向化、平等化和有限性。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因为公开化和感性化而加剧了,意识形态传播也不再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或教化,而呈现为双向的互动,颠覆性地成为了平民主导的活动。当然,新媒介传播本身的不可控、倾向预设以及虚幻性也投射到了意识形态传播当中。最后,从现象描述的角度分析了常用新媒介中的意识形态表现,包括对西方新媒介场域中的西方意识形态和我国新媒介场域中的传统价值观的现象分析,在经验层面检验意识形态与新媒介传播的互动关系。结语部分回应了口语回归的“忧虑”论,表达了对口语未来发展的期望,以及对新学科建立的殷切盼望。如今泛媒化的趋势表明,一切可以称之为媒介的质料都会产生可供研究的文学现象,这都需要结合媒介条件以重新审视。研究新媒介话语的口语化,目的在于提高口语的地位,竭尽全力挽回人类失去的记忆能力。在新的媒介传播时代,口语与传播结合的新学科建立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加快新学科的建立,对于完善传播研究版图、解决媒介生态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正】 农业区域开发系指在某一行政区域单元或地理区域单元内对各种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广泛地进行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的过程。在深度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研究开发
以10 a生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验材料,运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的方式分别在萌芽期(S1)、新梢旺长期(S2)、开花期(S3)、果实第一次膨大期(S4)和副梢生长旺期(S5)一次性施入300 k
油用向日葵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京郊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然而,对其生育规律系统观察的材料尚未见刊,为此,我们于1983年以油用品种罗马尼亚40为材料对其生育规律做了系
【正】 一、地方所面临的抉择1987年初国务院颁发了6、8号文件,规定以技术开发工作为主的大多数科研机构,特别是从事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都应逐步进入企业、企业集团。文件颁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撰中的图文互文法,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别:插图本文学史先文后图,插图与叙述各行其是,而图志本文学史则图文同时入史,图文相嵌。插图本文学史中的配图突出文
【正】 一、民办科研机构的主要形式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春天里,民办科研机构象一朵朵不起眼的小花,开放在我国科技百花园里。它们有办在城市的,也有办在农村的;
本文利用1978—2014年河北相关统计数据,从城乡居民收入的基本情况入手.运用绝对差距、相对差距、泰尔指教分析了城乡居民收入和收入差距基本特征,并运用回归模型、VAR模型研
一种被称为“炼镁还原罐”的长圆柱体的耐热钢罐是皮江法炼镁过程中还原工序的重要单元设备,属易耗件。典型的炼镁还原罐主体结构由封头(球形底端)和筒体组成,其工作条件恶劣,一
【正】 最近几年,广大科技人员与广大农民一道,为了顺应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科技长入经济、探索产业规模生产的组织和经营管理诸方面的实践中,创造了一些充满生机的形
在双馈电机磁场定向的数学模型基础上,推导出了双馈电机的矢量控制数学模型,提出了双馈电机定子侧无功功率调节方案,并进一步提出了转子电流解耦控制方案。利用MATLAB软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