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极界面层调控实现电池高效聚合物太阳池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h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消耗,能源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太阳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是未来人类理想的替代能源。而能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光伏技术更是成为近年来众多领域的热点。当前已实现商品化的太阳电池的材料主要基于无机半导体硅基材料(单晶硅、多晶硅和无定形硅等)。但是由于硅系太阳电池对源材料的品质要求苛刻,制备过程和工艺复杂,生产过程本身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造成其价格比较高,其大范围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由于能够使用溶液加工的方式制备器件,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可以使用滚筒印刷等方式大面积生产廉价的太阳电池,与无机半导体太阳电池形成非常强的互补,因而将具有巨大的商业开发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虽然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其能量转换效率相对于硅基太阳电池还有较大差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亟待在材料、器件、原理及工艺上实现进一步的突破。为了提高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器件性能,我们研究了界面调控对器件性能的影响。通过引进一种水/醇溶性聚合物(PFN)作为阴极界面调控层,实现了同时提高了器件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Jsc)和填充因子(FF)的目标,使得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得到大幅提高,首次将单结聚合物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提高到了8%以上。本文采用表面开尔文探针显微镜、电吸收等方法研究了器件内建电势提高的原因,发现了界面偶极层存在的证据。为了研究这一类界面偶极层对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界面偶极层的电学特性,发现界面偶极矩和器件本身的内建电场的叠加效应是器件开路电压增加的重要原因;同时从器件载流子传输的微观动力学出发,采用空间电荷分析法和测量真实器件表观载流子迁移率的办法,证明了这一类界面层能够有效改善器件的载流子传输特性,提升器件载流子迁移率,抑制光生激子的分子间复合,从而提高器件的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对不同类型给体材料的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本文提出水/醇溶类聚合物材料在提高聚合物太阳电池性能方面具有普适性的观点,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跟进研究。通过结构创新,本文首次将这一类的界面材料应用于倒置结构的聚合物太阳电池,并且在此结构中获得了比传统正装结构的器件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效率,使得单结聚合物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被提高到9%以上,为高效聚合物太阳电池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我们的研究发现,采用水/醇溶聚合物偶极界面层作为ITO修饰层实现倒置器件的方法,既能够给器件提供良好的欧姆接触和电学结构,又能够通过薄膜干涉效应优化器件的光学结构,提高器件的短路电流,进而提高器件整体的性能。
其他文献
不同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不同,储藏时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植物油中天然抗氧化成分对油脂加工业、食用油的储藏、油脂含量高的食品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福林酚法测定1
近些年来,校园突发事件频发,给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教师工作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班主任,尤其是新入职的班主任,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尊重客观事实
地下综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是煤炭生产安全、产量和效率的重要问题,其安全性、可靠性及自动化程度直接影响煤炭生产的安全性及生产效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是液压支架控制的
针对现有配准方法在用于多光谱图象与 SAR遥感图象配准时 ,存在受 SAR图象斑纹噪声影响大、手工选取配准控制点 (RCP)精度低、利用图象景物特征配准时获取区域和边沿困难等缺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含义,然后就我国目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希望在实际工作当中能够起到一定
<正>语文教学内容研究是一个大话题,主要涉及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三个层面。它是近十年来语文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王荣生、王尚文、李山林、胡根林、李
从分析视频数据的结构和特点出发 ,总结了基于内容检索的视频处理方法的一般步骤 ,即视频分割、关键帧选取、静态和动态特征提取以及视频聚类等 ,然后深入介绍了各个处理过程
2006年,J. B. Pendry教授提出了变换光学理论,受到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变换光学可用于自由控制电磁波的传播,该理论最重要的应用是用以设计电磁隐身斗蓬和隐身地毯,此
锌镍单液流电池是一种适合规模储能的化学电源体系,该电池以氢氧化镍电极为正极,沉积/溶解型锌电极为负极,流动的碱性锌酸盐溶液为电解液。电池容量及寿命受制于镍正极,因此研究
实时而准确的转子位置信息是开关磁阻电机(SRM)可靠运行和高性能控制的必要前提。然而位置传感器提高了系统成本和复杂度,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系统的坚固性和适应性,影响系统运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