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次级胆汁酸在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中的作用及其抗炎机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粪菌移植在宿主抵抗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中的作用目的: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是肝脏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存在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面对临床上突出的细菌耐药问题,医生和科研人员试图寻找针对KPLA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肠道菌群作为维持宿主免疫稳态的重要介质,与肝脏疾病(如乙肝、肝癌、酒精性脂肪肝等)关系密切。恢复肠道菌群稳态的治疗方法,如粪便菌群移植(FMT),已被报道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中能够改善感染性疾病的预后。作为肝脏疾病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探索FMT是否发挥类似的效应影响KPLA的发生和发展。方法:(1)利用飞行时间质谱系统验证菌株来源,提取细菌DNA,扩增获得PCR产物,然后经过1%凝胶电泳显示其毒力基因,最后通过拉丝实验验证菌株的超黏液表型。(2)利用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C57BL/6J雄鼠构建KPLA小鼠模型,通过小鼠感染后的表现、肝脏表面脓肿形成和H&E染色结果验证模型的构建成功。(3)利用16S r RNA测序技术分析K.p.侵袭小鼠前后肠道菌群发生的改变。(4)通过在小鼠饮用水中加入多种抗菌药物来构建肠道菌群耗竭(MD)的小鼠模型,并且通过16S r RNA测序技术进行验证。(5)给与MD小鼠感染K.p.,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评估临床症状和肝脏损伤程度、检测炎症指标水平和生化指标ALT和AST的水平。(6)给与MD+KPLA小鼠移植健康小鼠的肠道菌群,观察小鼠肝脏损伤程度、生存情况以及炎症水平的改变。结果:(1)造模菌株为K.p.,具有mag A、rmp A和aerobacterin这三种毒力基因,是一株超黏液表型的临床分离株。(2)利用该菌株成功构建KPLA小鼠模型,感染细菌后小鼠出现进食减少、气促、眼角分泌物增多、竖毛或嗜睡等感染症状。KPLA小鼠肝脏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花斑样脓肿,H&E染色结果显示肝细胞胞浆空泡样变性坏死且边缘伴随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3)小鼠感染K.p.后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显著的改变,Ruminococcaceae和Lactobacillusaceae丰度显著减少,有害细菌Enterohepataceae水平显著增加。(4)多种抗菌药物使用成功耗竭小鼠肠道内的大部分肠道微生物,可以代替无菌小鼠用以后续实验。(5)MD小鼠感染K.p.后,细菌清除能力、生存率降低,肝损伤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升高。(6)肠道菌群移植后,改善MD+KPLA小鼠的生存情况和肝损伤,并且使高水平的炎症因子趋于正常化。结论:K.p.侵袭小鼠导致肠道内的菌群构成发生显著改变,恢复菌群稳态可明显减轻KPLA小鼠的肝脏损伤和炎症程度。第二部份基于靶向代谢组学分析KPLA小鼠胆汁酸谱组成目的:代谢组学技术的兴起使得全面且精准地测定疾病发生发展时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成为可能。在诊断过程中KPLA可能因为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延误,因此早期临床诊断尤为重要。我们发现K.p.感染后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基本重塑,最引人注意的是参与次级胆汁酸(SBAs)合成的瘤胃菌科丰度明显降低。基于以上方面,我们将探索KPLA发病过程中是否会引起SBAs的降低,以及这种代谢产物能否作为KPLA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1)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KPLA和健康对照组小鼠粪便和血清中胆汁酸的水平。(2)Elisa法检测KPLA和健康对照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和生化水平。(3)分析SBAs与炎症因子和生化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KPLA组小鼠血清和粪便中DCA和LCA的含量均降低。(2)KPLA组小鼠体内IL-1β、IL-6、TNF-α(炎症指标)、ALT和AST(生化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血清中DCA与IL-1β、IL-6和TNF-α呈负相关(r=-0.612,P<0.01;r=-0.692,P<0.01;r=-0.697,P<0.01);血清中LCA与IL-6呈负相关(r=-0.611,P<0.01)。结论:SBAs在KPLA小鼠体内低表达,与炎症因子水平成负相关。第三部分SBAs下调NF-κB炎症通路减轻 KPLA小鼠炎症水平和肝脏损伤目的:最新的证据表明,SBAs在多种疾病中的发挥着有益作用,尤其是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抗炎及保护性作用。虽然先前的实验结果考虑SBAs可能具有抗炎作用,但是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除此之外,SBAs在KPLA中的抗炎机制也未可知。该部分着重验证以上几个方面。方法:(1)肝脓肿小鼠经口灌胃LCA和DCA,分析其存活率、组织细菌负荷、组织病理学和炎症因子水平。(2)通过WB检测SBAs刺激后NF-κB通路有关的关键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包括p-IκBα、NF-κB p50和NF-κB p65。(3)使用q RT-PCR、IHC和WB技术检测TGR5的表达水平。结果:(1)SBAs改善了KPLA小鼠的存活率和肝脏病理,并降低了细菌负荷和炎症因子水平。(2)SBAs下调NF-κB炎症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包括IκBα的磷酸化,NF-κB p50和NF-κB p65的核易位。(3)SBAs的保护作用可能取决于TGR5的高表达。结论:SBAs通过TGR5下调NF-κB炎症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其他文献
酒精相关性肝病(Alcohol-associated liver disease,ALD)是指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ALD早期通常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可进一步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甚至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临床上,ALD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且缺乏有效的诊断指标。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并研发新的药物是非常迫切
学位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多种损伤因子所致的慢性肝炎到肝硬化必经的病理过程,表现为以胶原蛋白为主的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异常累积在肝脏,进一步引发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瘢痕间隔分割正常的肝小叶结构,最终导致假小叶的形成。严格的说,肝纤维化的发病过程及其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经常被发现时已处于肝硬化阶段。因此,以肝纤维化的发展
学位
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和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都具有明显的性别、地理位置等差异。且早期和中晚期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差甚远。近年来,尽管包括手术技术,放、化学治疗,免疫、靶向等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但早期根治性切除手术仍然是目前可能治愈或延长胃癌和胆囊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最有效手段。由于胃癌和胆囊癌都具有发病隐匿、早期
学位
研究背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综合征,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认知功能下降是CSVD显著临床特征之一。CSVD认知障碍不仅是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重要组成,而且其还与包括阿尔茨海默
学位
临床上常使用大剂量化疗药物治疗各类肿瘤,由于其对正常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从而引起部分患者睾丸内精原细胞被严重破坏殆尽,最终导致非梗阻性无精子症。铂类化疗药物又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化疗药物。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暴露于铂类化疗药物会导致大小鼠睾丸发生氧化应激,睾丸发生氧化损伤,精子形成发生障碍。然而铂类化疗药物导致睾丸发生氧化应激的具体调控机制以及如何改善铂类化疗药物导致的睾丸氧化损伤并不十分清晰。褪
学位
在过去几年中微生物-肠-脑(microbiome-gut-brain,MGB)轴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证实。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如:肠神经系统和迷走神经)、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或直接通过循环系统来影响脑。此外,关于MGB轴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肠道微生物影响人类行为活动的证据,特别是在认知功能方面。然而,肠道微生物如何通过MGB轴来影响认知,其潜在的神经机制我们还知
学位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隶属于脊柱关节炎。尽管近年来诊疗技术和精准靶向药物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诊断状况和远期预后程度,但其仍存在早期漏诊率较高、初诊最易伴有关节破坏、对治疗结果存在巨大个体差异、即使已获治疗仍易产生脊柱损害等诸多问题。骨桥形成是强直性脊柱炎最严重的预后结局,目前对强直性脊柱炎机制的探索不足以解释骨桥形成进程,
学位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由多种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和表观遗传、种族、年龄、性别、肥胖和炎症等引起的退行性骨关节病。其特点是软骨破裂、软骨下骨硬化、骨刺、关节畸形和滑膜炎症。65岁以上的老年人经X线检查确诊的OA患者约为80%。OA通常导致关节疼痛、僵硬、运动障碍和功能丧失。由于OA的危险因素很多,且始动因素尚不清楚,因此OA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OA直接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
学位
研究背景抑郁症是一种最常见的情绪障碍疾病,以持续的心境低落、快感缺失为核心表现,且常伴有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恶心腹胀等躯体化症状。躯体化症状是抑郁症患者首次去综合医院求诊的首要原因,也是造成抗抑郁药物治疗反应差和最易被误诊的症状群。由于其易误诊、治疗困难,躯体化症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躯体化症状的神经机制尚不明确,解析其神经机制对躯体化症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研究提示,杏仁核是情绪和
学位
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之一,好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PBC的发病主要是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是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血清标志物,存在于95%的患者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