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画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商品越来越挑剔,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把全世界联系在一起,信息传递与更新越来越快,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过去,服装只是人生存发展的必需品。而如今,它已成为现在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文化符号。然而,由于大量外国品牌涌入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人疯狂追求欧美时尚,盲目地崇拜西方服装流行文化,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抛之脑后,成为西方流行服装的傀儡,事实上,每一次世界性服装潮流都是文化的潮流,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绽放,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服装文化在每次时尚潮流席卷之时,总是受到很大的冲击,表现出了很弱的抵抗力,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让我国的服装文化也能够立于世界服装文化之林,这个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图书馆、网络以及数据库文献收集了大量的资料,通过文献检索法、图文互证等方法,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归纳、国内外水墨元素的运用案例分析、水墨的技法中的泼墨泼彩法研究、当代的水墨的表现形式与符号以及从视觉效应和面料工艺等。将水墨画引入到服装设计,可以将现代的艺术审美和观念带入到服装设计当中去,实现服装的个性化。水墨画与服装的结合,不仅仅是把传统图案放到衣服上去,更多的是表现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风格,用新的形式和语言符号去诠释和发展现代服装设计。水墨画是中国汉族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对服装设计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将水墨元素应用在服装设计中,不仅能够满足现代青年女性对服装多元化的需求,提升服装的视觉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丰富现代设计和人们的生活,同时还能赋予水墨画这一传统艺术新的传承及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一体化的潮流中得到弘扬和巩固。对于像中国水墨画这样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不应仅仅局限于博物馆的展览,爱好者的收藏,而是应该将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服装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载体,如果能很好的将中国水墨画和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那能起到一个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机会大于挑战工业机器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已基本成为标准的单元设备,其发展趋势是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于集成;在应用上,已经遍及各行各业,几乎
随着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也应不断完善改革创新,从曾经的熙熙攘攘变成了如今的门庭冷落,严重偏离和失去了电子阅览室的作用和功能。本人对于造成这种
摘要以Miedema二元合金生成热模型为基础,结合GeorgeKaptay提出的组元间相互作用参数表达式,计算了Mg、Zr、Er与Al之间随温度变化的相互作用参数;同时运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
采用活性聚合方法在材料表面制备聚合物“刷子”可有效控制材料表面性质,在分子结构设计中具有突出的优越性,所制备“刷子”的分子量可控、分布窄,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视觉已成为人类感知世界和获得重要信息的主要途径,目标跟踪是机器视觉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被广泛应用于智能视频监控、医药影像复核、人机交互、全天气候侦察和军事应用等领域。在实际跟踪过程中,因为应用环境的复杂性、特殊性和被跟踪目标的类型多样性,出现了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鲁棒性差、难以长时间跟踪、稳定性差、实时性差、跟踪准确度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基于机器学习的目标跟踪技术展
精密跟踪系统是一类对跟踪精度、响应速度、抗干扰能力等多方面要求很高的系统,涉及到半导体加工、军事探测、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纳米科学研究等领域。精密跟踪系统体现着
采用一种非脉冲型微波反应仪,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作为乳化体系,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作为催化剂。催化环状单体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开环
目的研究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对老年人自测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许军等人编制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140名老年人为期12 w的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前后自测健康水平变化
本文以单鱼顶球为例,根据鱼到击球点的方向与鱼球到球门中心位置方向的相对夹角,划分进攻区域,同时根据鱼的方向与鱼到击球点的方向的相对夹角划分鱼的方向状态。在确定进攻
本文针对非电类学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实际一线教学的经验,从课程内容、课程实验、网络平台利用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学方法,以期探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