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SAR模式海冰图像分割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孔径雷达(SAR)以其高分辨率及全天时、全天候的数据获取能力,已经成为海冰监测的有效工具。海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敏感预计因子,对全球气候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随着西北水道和北方航线通航能力的逐渐增强,海冰还对全球经济格局转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研究海冰主要是以SAR海冰图像作为数据依据。SAR海冰图像的分割是其图像解译的重要环节。由于SAR海冰图像中入射角的变化引起了海冰后向散射系数的改变,使得SAR海冰图像的距离向强度存在不均匀现象,这使得SAR海冰图像的精确分割难以实现。对大范围SAR海冰图像,特别是宽观测带星载和机载SAR海冰图像解译而言,入射角效应无法忽略。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如下:1.首先简要介绍了SAR图像分割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相关概念以及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然后介绍了SAR图像入射角效应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相关概念以及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并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回顾和总结了SAR的发展历程、SAR的成像系统及其原理(包括SAR的图像数据特征、相干斑噪声形成机理、入射角、多视等)。阐述了图像分割的概念和SAR图像分割常用的分割方法,如阈值分割、纹理分割、边缘检测。重点介绍了MRF图像分割。2.传统的SAR图像分割方法都只考虑了SAR图像中的局部非平稳性,而对入射角效应这样的大尺度变化,适应性较差,无法保证宽观测带星载和机载SAR海冰图像的分割精度。入射角效应是海冰类型的函数,按类校正的前提是已知海冰类型,而海冰分割本质上是对海冰的低级分类,这为在分割过程中集成入射角校正步骤提供了可能。基于宽观测带模式数据,提出一种结合入射角效应的SAR海冰图像分割算法。综合考虑了斑点噪声、入射角效应和不确定因素。本文以海冰区域为研究对象,依次进行基于区域的初始聚类、入射角效应按类校正和区域合并,得到最终分割结果。3.最后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探讨了目前该研究领域尚且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及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实验结果表明,将提出的算法应用到Radarsat-1卫星宽幅ScanSAR模式SAR图像和窄幅ScanSAR模式SAR图像的分割上,证明了该方法在SAR海冰图像解译方面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网络范型,它通过采用控制/转发分离架构,将传统网络设备的数据转发功能和路由控制功能相分离,交换设
无线Mesh网络因其具备着部署速度快、自愈性强、成本低、维护简单等优势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现实工程领域。无线通信环境信道有着不稳定性以及开
自CT成像技术诞生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CT扫描速度更快、重建时间更短,这促进了CT在临床上的应用,但CT检查带来的辐射剂量也在日益增加。目前,人们对CT辐射剂量对人体可能造成的
近几年来,近重复视频检测成为了视频检索中的热门研究,在版权保护、视频监控、主题检测与跟踪等方面也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考虑到近重复视频检测的应用要求,研究一种具有准确
本文旨在从空域阵列扩展的角度出发,研究被动合成孔径合成(PSA-passive synthetic aperture)技术,通过在运动过程中的多个位置接收辐射源数据,通过数据的补偿和拼接来完成孔径的
本文针对频率跳变雷达信号应用中距离旁瓣高这一关键问题展开了分析与仿真研究,分别从信号设计与信号处理两方面重点研究了准随机和全随机跳频脉冲两种信号的旁瓣抑制问题。针
多摄像机协作的视频监控系统具有监控范围广、观测角度宽、捕捉信息全等优点,所以被应用在各种监控场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计算机视觉等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单摄像机视域内
不像无线通信领域,调制模式识别技术起步早,发展相对成熟,在光通信领域,特别是智能光网络(Automatic Switch Optical Network,ASON)的调制模式识别技术才刚刚发展。但是对光
学位
数字水印技术是通过利用人类视觉感知系统(HVS)和人类听觉系统(HAS)的特性,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在数字信息中嵌入可以隐藏的内容,并且只有利用高端检测仪器或阅读器才可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