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人类学和社会科学的影响,批评话语分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现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语言学流派。它视话语为一种社会实践,旨在研究话语,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新闻语篇成为其重要的研究对象。批评话语分析自诞生起就发展迅速,如今已形成几种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话语—历史观方法”,“社会—认知分析法”和“语料库语言学分析法”等。2013年10月2日,中国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倡议。到创始成员国申请截止日期2015年3月31日为止,美国对亚投行的态度一直不明了且最终没有加入亚投行。英国是第一个申请加入创始成员国的欧洲国家。亚投行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热议,处于不同立场的中英美三国的媒体也对其进行了报道。本文将“话语—历史观方法”和“语料库语言学分析法”结合起来,研究中英美三国媒体如何从主题和话语策略视角对“亚投行”进行话语建构。本文以LexisNexis新闻语料库和媒体官方网站为渠道,搜集了中国媒体关于亚投行的新闻报道60篇,英国媒体报道56篇以及美国媒体报道60篇,自建三个微型语料库CNC(中国),UKC(英国)和USC(美国),并借助定量的语料库语言学工具WordSmith 5.0,以“话语—历时观方法”的定性三维分析为理论依据展开研究。论文首先利用语料库语言学中的主题词工具对主题进行分析,探索三国媒体关于亚投行这一主题报道的主要内容的异同。话语策略分析则主要借助检索工具,对其下属提名策略、述谓策略、论辩策略、视角化策略以及强化策略进行研究。语言实现分析则始终贯穿在主题分析和话语策略分析中。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亚投行”在三国媒体报道中的话语建构在主题和话语策略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具体而言,在主题分析方面,对三个语料库关键值排名前三十的关键词进行分类后发现,虽然存在细微差别,但三国媒体整体上都对亚投行的基本情况,未来展望,相关国际金融组织和对亚投行表明立场的国家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报道。在话语策略分析方面,对“AIIB”和“new bank”的检索行进行梳理后则发现,关于提名策略,中国媒体用来定义亚投行的名词词组绝大多数带有褒义色彩,例如“进一步的好消息”等;英国媒体喜欢用“政治工具”等名词词组;美国媒体则认为它是“一个地缘政治反应”。关于述谓策略,三国媒体都积极地认为亚投行会是一个有效率的机构,能够推动亚洲的基础建设;此外英美媒体还讨论了亚投行的消极方面:两国媒体都对其本质和管理标准提出了质疑,英国媒体认为亚投行是中国有意用来挑拨英美关系的准政治工具,美国媒体则认为它是中国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工具。在分析论辩策略时发现,中英美媒体根据自身的需求使用了不同的惯用语句:中国媒体采用了“益处”惯用语句,从对会员国、亚洲经济和相关人民的角度描述了亚投行的益处;英国媒体运用了“益处”和“危险或威胁”惯用语句,一方面认为亚投行对英国及其他会员国有利,另一方面也认为其会对现有的金融机构和美日的影响力产生威胁;和英国媒体一样,美国媒体也运用了“危险或威胁”惯用语句,此外还选择了“无效”惯用语句,表示建立亚投行是没有必要的行为且很有可能以失败告终。关于视角化策略,所有媒体都借助引用高级官员,经济方面的专家或精英和政府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媒体引用人员的姓名和职位都非常清晰,而英美媒体还引用了一些无名人员的看法。最后,所有媒体都采用了强化策略来加深自己观点在读者心中的印象。概括起来,亚投行在中英美媒体报道中的话语建构的共性为在整体上关于亚投行构建了相同的报道主题,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话语策略中语言使用的细节上:中国媒体多采用褒义语言和积极清晰的策略和视角,而英美媒体则采用褒贬参半的语言和消极模糊的策略和视角,对亚投行进行定义和性质描述,并对各自的报道观点辩护。以上不同国家新闻报道对“亚投行”话语建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现了深层的社会历史因素。在亚投行这一倡议被提出和筹备之初,它的基本信息、未来发展、对已有金融组织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家在这段期间表现的态度是各国媒体报道的主题和重点。作为亚投行倡议国,中国倡导和平发展道路并表示愿意为全球发展承担更多责任,因此亚投行在中媒眼中是单纯的有益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金融组织。英国加入到亚投行的决定使亚投行在英国媒体报道中能够给成员国带来好处且符合英国国家利益,而美国随后对其传统盟友的指责又让亚投行成为中国故意用来挑拨英美关系的工具。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打击了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再加上南海争议和美国在现有国际金融组织中的绝对统治地位,亚投行在美国媒体报道中成为中国用于增加亚太地区影响力,改善与南海周边国家关系的地缘政治工具,并且威胁到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统治地位。本文研究从理论意义上论证了批评话语分析是可以用在媒体话语建构分析中;从实践意义上来说,批评话语分析可以透过媒体新闻表层的话语建构,探索其背后的社会、政治等社会历史因素,为新闻工作者在话语实现及表述上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