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丹江口库区用水需求量越来越高,然而水资源的供给增长缓慢,无法充分满足用水需求,水资源出现供需矛盾,加上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生产和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严重,利用效率低等现象,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危机,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和水事纠纷,影响了当地以及整个区域的发展。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200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指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核心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水资源的问题的核心就是水资源利用效率。因此,研究水资源利用效率十分必要,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迫切要求,有利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开展,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节水观念,制定更合理和有效的节水制度和措施,也有利于正确引导工程设施投资,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为人类提供了供水、发电、休闲娱乐等功能。然而,长期以来,人类不断开发利用河流的经济功能来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忽视了河流的生态功能,破坏了河流的生态平衡,使得河流的生态系统恶化。随着河流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对人类产生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人们也意识到维持河流健康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的健康。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保护河流生态,进行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相关研究。维系河湖健康对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意义。长江流域近年来水文形势不断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周围的生产和生活。在相应中央一号文件以及水利部的指导方针的要求下,长江水利委员会根据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工作要求,结合长江流域实际情况,提出《长江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项目2011年度实施方案》选择丹江口水库和汉江中下游作为一期试点。丹江口库区位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的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满足受水区城市要求的蓄水量,缓解华北用水的紧张局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丹江口水库水资源利用存在入库支流和局部库湾水质污染较严重,水土流失严重,面源污染较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缺水与用水浪费现象并存,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综合治理等问题,因此,研究丹江口库区水资源经济价值,分析库区各行政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为解决库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采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综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丹江口库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建立新的生产函数,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辨析各个地区及三大产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异同,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出有效的政策和建议。主要内容包括:
(1)绪论。首先本文河流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维持河湖健康的重要性来说明选题的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选题的意义,然后介绍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最后介绍了本文的创新点。
(2)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动态。首先介绍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理念在国内的一个发展状况,然后对水资源效率的定义从国内外两个角度进行了评述,最后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相关、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方法进行了相关综述。
(3)丹江口库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本章首先介绍了丹江口库区的自然地理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经然后从水利工程建设、供水量及其变化、用水量及其变化、耗水量及其变化以及用水指标五个方面分析了丹江口水库各行政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最后在上述内容基础分析丹江口水库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4)丹江口库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首先介绍介绍了水资源生产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辨析丹江口水库区区域之间以及三大产业之间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共同特征及差异进行。
(5)结论与政策建议。通过本研究,发现丹江口库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丹江口库区区域和三大产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在此基础上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行节水,调整水价;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立法和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供水工程建设,提高供水能力等。
基本结论有:
(1)对丹江口库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理论上和实证上的研究十分必要,也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2)丹江口库区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用水效率低下,水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不利于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问题;
(3)丹江口库区各行政区以及三大产业之间用水效率的共同特点第三产业用水效率最高,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用水效率最低;
(4)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的因素,十堰市城区的用水效率高于其他四个行政区;
(5)提高丹江库库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需要采取推行节水,减少浪费;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分配水资源;统一管理水资源,依法治水、管水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