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催化合成咪唑啉酮类化合物和2,3-吲哚醌机理的理论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_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发展非常迅速,它们在有机合成化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条件温和,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常见的过渡金属催化剂有钯和铜,钯由于其自身价格昂贵且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限制了它在某些偶联反应中的应用。现阶段铜作为一种价格低廉且毒性较低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化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采用精确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铜催化合成咪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反应和铜催化合成2,3-吲哚醌的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这里的研究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两个反应分别设计合理的反应历程,提出两个反应各自的较为全面的反应机理,并且在实际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发现并确定了两个反应在各自的实验条件下的最优反应通道,这个研究结果不仅为新物质的合成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铜催化C-N偶联合成咪唑啉酮类化合物机理的理论研究我们在B3LYP/6-311G(d, p)的理论水平上研究了铜催化合成咪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反应,其中我们选择了铜催化合成4-苯乙烯基咪唑啉-5-酮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计算。通过在气相环境中对反应中涉及到的所有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我们找到了该反应的两条反应通道。在考虑了两条反应通道的溶剂化效应以后,我们知道了通道一中的最高反应势垒为37.64 kcal/mol,通道二中的最高反应势垒为41.65 kcal/mol。这样我们确定了通道一是铜催化合成4-苯乙烯基咪唑啉-5-酮反应的较优反应通道,即为反应的主通道,通道二为反应的次通道。2铜催化C-C偶联合成2, 3-吲哚醌机理的理论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 p)的计算水平上,对过渡金属铜作为催化剂来合成2, 3-吲哚醌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通过研究我们知道:(1)铜催化合成2, 3-吲哚醌是一个复杂的多步反应,该反应有两种可能的反应机理。它们分别是CuCl2上的Cu原子进攻甲酰化氮甲基氮苯基甲酰胺分子中的C原子的反应机理和CuCl2上的Cu原子进攻甲酰化氮甲基氮苯基甲酰胺分子中的O原子的反应机理。这两种反应机理又可分别通过两个通道继续进行。(2)通过对两条反应路径的势能面的分析,并且比较了各通道中过渡态的相对能量和最高反应势垒。我们知道了CuCl2上的Cu原子进攻甲酰化氮甲基氮苯基甲酰胺分子中的O原子的反应机理是反应的较优反应机理。在CuCl2上的Cu原子进攻甲酰化氮甲基氮苯基甲酰胺分子中的C原子的反应机理中,通道二为反应的主通道,通道一为反应的次通道,而在CuCl2上的Cu原子进攻甲酰化氮甲基氮苯基甲酰胺分子中的O原子的反应机理中则是通道三为反应的主通道,通道四为次通道。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迎来新的高潮,但轨道交叉点引发的枢纽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建筑师们在设计过程中常常感到制约枢纽品质的因素很多。诸如:枢纽外部道路是否
荷叶降血脂的开发研究湖北中医学院(430061)许腊英,毛维伦,江向东,聂朝辉武汉市东山制药厂刘运苟,刘秀英湖北省肿瘤医院叶泽秀关键词:荷叶,降血脂,荷叶生物碱荷叶为中医常用的清暑利湿、升发
<正>一、走不出去的"家"或"铁屋子"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借助与金心异(实为钱玄同)的对话,表达了一种极为矛盾的心态:"假如有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
<正>一笔者认为,应当将推理能力视为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加以培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人民教育》社评)。基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在我国出现了同一地域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森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的混乱局面,对自然保护事业与公众娱乐事业的和谐发
从紫薯中提取天然花青素,作测定汞(Ⅱ)的阻抑反应的指示剂。汞(Ⅱ)在硫酸介质中,对溴酸钾氧化天然花青素褪色反应有灵敏的阻抑作用,由此建立了测定汞(Ⅱ)的阻抑动力学新体系。探索
<正>课前思考"圆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圆对小学生来说是认识图形的一次飞跃,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人类对圆的认识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约在六千年前,美
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最重要生态因子之一,光强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有关光强如何系统地影响植物生长的研究尚未见诸报道。综述了有关植物对光照的长期和短期适应机制的研究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