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如今高分辨率光谱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场在频域上的操控已经深入到少光子和多光子水平,并已被广泛地应用到量子信息技术、原子分子瞬态动力学探测、以及非经典光源的设计等诸多领域中。其中,对量子辐射源在强激光场驱动下辐射特性的频谱操控和应用已逐步发展成光谱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Mollow光谱学(Mollow spectroscopy)。其核心思想便是对以二能级辐射源的Mollow谱为代表的共振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如今高分辨率光谱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场在频域上的操控已经深入到少光子和多光子水平,并已被广泛地应用到量子信息技术、原子分子瞬态动力学探测、以及非经典光源的设计等诸多领域中。其中,对量子辐射源在强激光场驱动下辐射特性的频谱操控和应用已逐步发展成光谱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Mollow光谱学(Mollow spectroscopy)。其核心思想便是对以二能级辐射源的Mollow谱为代表的共振荧光实施频率滤波以获取目标频率荧光光子的统计特性,并利用输出的滤波光子对目标量子系统的内态信息进行精密探测。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量子点作为具有宽激发谱和窄发射谱等优势的人造原子已经为Mollow光谱学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相比于二能级系统的Mollow谱,三能级系统的共振荧光因其更丰富的频域多样性能否对光子统计性质的操控提供更多的优越性呢?为此,我们首先研究了对单个∧型三能级原子的共振荧光进行频率滤波所产生的频域-时域光子统计特性及其对时序量子干涉效应的依赖关系。作为这项工作的主要结果,我们发现,分别由不同的电偶极跃迁产生的两个高频(或低频)边带光子的时域统计特性强烈依赖于探测顺序;而对于给定的探测顺序,仅需调控驱动激光场的频率就可使得该双模光场的时域统计性质在聚束和反聚束效应之间转换。我们揭示了其物理机制在于该双模光子同时以不同的缀饰态跃迁振幅参与到一对具有相反辐射时序的级联跃迁通道中,使其以高度的时域非对称性建立时序量子干涉效应。通过比较发现,三能级系统的这一特性在被广泛研究的二能级系统和最新研究的四能级量子点中并不具备,从而为共振荧光的频域-时域量子操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除了利用光子统计特性,人们最近提出了从波粒二象性的角度来表征和判定光场的非经典特性,并提出了“波粒量子关联”的概念和实验探测方案。鉴于这一概念在当前仅适用于双光子过程和高斯态光场,我们通过引入“多重波粒量子关联”的概念从波粒二象性的角度研究了对Mollow共振荧光进行频率操控而产生的多光子非经典性和非高斯性,并提出了多种实验测量方案。我们发现,相比于对光场非经典性的传统判定方法,我们提出的基于多重波粒量子关联的新判据能够判定出Mollow三光子辐射在较广泛的系统参数区域内呈现出的非经典特性。同时,我们还将多重波粒量子关联推广为含时情形,发现Mollow三光子态的时域波粒量子关联与其非高斯性密切相关,并从正向演化和逆向演化两种条件量子动力学角度揭示了这一关系。这些结果将有可能为Mollow多光子物理和过去-未来量子关联提供新的视角。在Mollow光谱学中,鉴于产生于Mollow谱的中心峰带和边带之间正中心频率处的光子因其超聚束效应而在量子精密探测中最具应用前景,我们在双原子辐射系统中通过建立频域-空间联合分辨研究了 Mollow超聚束效应的空间定向性及其在双原子系统精密探测中的应用。在我们设计的双原子辐射系统中,其中一个二能级原子作为主要辐射源被一束强激光场驱动而产生Mollow共振荧光,另一个辅助二能级原子仅靠真空辐射场诱导的电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和集合自发衰变与前者发生耦合,从而对前者的Mollow光子进行调控。我们发现,通过滤波产生的超聚束效应能够作为双原子间距微弱变化的灵敏量子响应,并且双原子间建立的原子相干性不仅能进一步增强这种超聚束效应,还使其具有明显的空间定向性,从而使得该双原子辐射系统可作为一种最简单的量子天线应用到Mollow光谱学中。我们进一步设计了由三个原子构成的二维量子天线并研究了其集合共振荧光的空间定向频谱非经典特性。在该三原子天线中,两个全同的二能级原子作为主要辐射源被一束强激光场驱动从而辐射双原子集合Mollow共振荧光,同时被另一个辅助二能级原子通过真空辐射场调控。根据三原子的集合辐射模式与其他不同频率Mollow光子的频率组合,我们分别选择了基于强度-强度关联、波粒量子关联、以及双模纠缠的非经典判据,并发现由频率操控而产生的非经典信号均能呈现显著的空间定向性。我们揭示了由多原子之间的集合辐射动力学所建立的原子相干效应是制备光场的空间定向非经典特性的关键因素,其相关结果为研究和应用与空间方向有关的Mollow光谱学提供了可能。最后,我们对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型在线学习环境下,理解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进而预测其学习成效,对于提升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效率及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探究在线学习行为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认知参与深度相关因素,构建认知参与深度的自动评测模型;进而,提出基于学习过程序列数据图像化处理方法及学习成效预测模型;更进一步,为了提高学习成效预测模型对风险学生的识别精度,提出了
陳立《公羊義疏》是清人十三經新疏中的重要一種,今人對其研究多集中在其禮學成就,對其成書過程、義理闡發等內容則鮮有涉及。第一章主要介紹陳立生平、著作及學術背景。陳立長期生活在揚州,先後從凌曙受公羊學,從劉文淇學習文字學,向梅植之學習詩文。其學術深受凌曙與劉文淇影響,甚至陳氏立志疏釋《公羊傳》也是繼承了凌曙的未竟之業。其次研究《公羊義疏》的版本。《公羊義疏》今存多種稿本、抄本、刻本、排印本。其中國家圖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机(RHIC)和欧洲核子中心更高能量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大量实验结果验证了在高能核-核对心碰撞中产生了高温高密的,近似局部平衡的强相互作用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初始硬散射过程产生的高能部分子穿过QGP时,会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的部分子发生弹性散射或韧致辐射导致能量损失。这种高能部分子通过强相互作用导致能量损失的过程叫做喷注淬火。喷注淬
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所开展的高能核核碰撞实验中,产生了一种高温高密的强相互作用新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这种物质与早期的宇宙密切相关,并对星体的形成与性质和物质的微观结构与相互作用等许多方面的认识带来深远影响,因此QGP新物质形态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是当前高能核物理前沿的一个重要研究领
量子色动力学预言的高温高密物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可以由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产生。其中产生的高横动量的部分子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传播时会和介质发生强相互作用从而损失能量并且有横动量展宽,该现象被称为“喷注淬火”。相比于质子质子对撞,核核碰撞中的喷注淬火效应会导致末态强子或者喷注的产额压低,该现象已经在位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和位于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验中所观测到,是
在标准模型(SM)中,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是由更为基本的粒子一夸克和胶子组成,夸克和胶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由量子色动力学(QCD)来描述,然而,由于QCD色禁闭的性质,我们在自然界中无法观测到自由的夸克或胶子。正在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和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进行的高能重离子对撞实验为我们开辟了研究解禁闭的QCD物质的崭新道路。高能核-核碰撞将大量能
在高能碰撞中,随着比约肯标度x(Bjorkenx)逐渐减小,质子内部部分子的数目随之不断增多最终达到饱和状态。色玻璃凝聚理论(Color Glass Condensate,CGC)正是描述质子中的部分子非线性QCD演化以及小x区域的胶子饱和现象等初态效应的有效理论。近几年,在小碰撞系统上的高多重数事件中,人们也发现了与大碰撞系统中相似的集体流现象。如何解释小系统中集体流现象成为了目前的热点课题之一
作为味物理和CP破坏研究的理想场所,B物理,在检验标准模型、揭示粒子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以及寻找可能的新物理信号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理论上关于B物理特别是B介子弱衰变的研究非常活跃。实验上,继BaBar和Belle之后,LHCb实验也已经提供了大量精确数据,并且升级后的Belle Ⅱ目前已经开始运行取数。越来越多的精确实验结果将会为我们检测标准模型和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提供强有力的
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的两大支柱之一,而作为量子力学五大公设之一的量子测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探索范围逐渐扩大并已深入到量子世界中,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量子力学和量子测量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也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以及探测精度的提升。量子弱值测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具有放大微弱效应的作用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一些微弱效应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通常难以观测,本文
量子相干和量子光源均是实现量子技术的基石。辐射体内部能级中的非垂直跃迁结构会引起一种特殊相干性的出现,即真空诱导相干(VICs)。真空虽然通常会造成量子相干的破坏,但却是真空诱导相干性产生的原因。由于真空诱导相干在克服环境引起的退相干效应以及量子技术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力,因此,探索对其进行探测以及操控的方案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另一方面,作为物质的量子特性的主要来源,量子光源是量子信息和量子精密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