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在股骨头内局部应用对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手术保髋治疗中预防股骨头坏死持续进展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共47例早期股骨头坏死并采取保髋手术治疗并且获得回访的患者,随机分为PRP治疗组(27例,28髋)和对照组(20例,25髋),两组患者均采取单孔道大直径髓芯减压联合打压植骨术术式,不同之处在于PRP治疗组将PRP与同种异体骨骨粒混合后,打入股骨头、颈髓腔内,而对照组仅将同种异体骨骨粒打入。其余所有治疗及康复过程相同。术后6周、3个月、1年及1年后分别定期随访,并记录两组病例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手术侧股骨头的影像学改变,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对比分析,以评估股骨头内局部应用PRP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保髋术后1年(内)均获得随访,1年以后每年定期门诊复查骨盆正位X线平片,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15.8个月。术后随访及分析发现,术后1年HHS评分两组病例均高于术前(P均<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进行评价,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HHS评分评价为优+良)为78.5%,对照组为6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3个月、1年,两组患者的髋关节疼痛VAS评分均呈梯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周、3个月、1年的髋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方面,组间单项并发症率比较均无差异,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长期随访中发现,PRP组患者中仅有1例(1髋)保髋失败,对照组患者中则有4例(5髋)保髋失败,从而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两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单孔道大直径髓芯减压联合打压植骨术术式对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确切,有助于缓解此类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单孔道大直径髓芯减压联合打压植骨术并股骨头内局部应用PRP,能有效提高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手术保髋治疗的成功率,并对预防及延缓股骨头坏死进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