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H4和N2O是仅次于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对其排放规律及减排措施的探索是当前学术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氮肥施用量、秸秆施用量及其施用方式、水稻移栽时间对稻田CH4和N2O及其后续麦季N2O排放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
氮肥和秸秆施用影响稻田CH4和N2O排放。施氮量为200kg N/hm2处理的CH4排放量分别比不施氮和施氮量为270 kg N/hm2处理减少4%~42%和4%~31%。施氮量为200和270 kg N/hm2处理的N2O排放量分别是不施氮肥处理的5~6倍和10~14倍。施用3.75 t/hm2秸秆处理的CH4排放量是不施秸秆处理的3~11倍,N2O排放量比不施秸秆处理减少1%~60%。施氮量为200kg N/hm2时,稻田排放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最小。氮肥施用增加水稻产量2%~30%,但施氮量为200和270kgN/hm2的处理间水稻产量无明显差异。200kg N/hm2可做为太湖流域稻田的推荐施氮量。
稻季氮肥和秸秆施用影响后续麦季N2O排放。稻季施用氮肥,后续麦季N2O排放减少22%~56%,但施氮量为200和270 kg N/hm2处理间N2O排放无明显差异。稻季施用3.75 t/hm2秸秆,后续麦季N2O排放减少18%~55%,这些减少量主要体现在小麦播种-返青期。稻季施氮量为200 kg N/hm2时,稻-麦轮作系统全年排放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最小。
秸秆还田的短期效应包括增加稻田CH4排放量、导致土壤氮固定、减少稻田N2O排放量、影响作物生长。推迟水稻移栽时间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秸秆还田的短期效应:在间歇灌溉水分管理模式下,推迟水稻移栽时间不能减弱秸秆还田对稻田CH4排放的促进效应;但推迟水稻移栽时间使秸秆对土壤氮的净固定效应转化为净矿化效应,从而增加稻田N2O排放、促进作物生长、增加水稻产量。推迟水稻移栽时间不能达到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
秸秆还田方式影响稻田CH4和N2O排放。秸秆均匀混施处理的CH4排放量是秸秆不还田处理的4~10倍,N2O排放量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减少60%~78%。平沟墒沟埋草处理的CH4排放量与秸秆均匀混施处理无明显差异,N2O排放量为秸秆均匀混施处理的94%~314%。隆沟墒沟埋草、秸秆条带状覆盖以及秸秆原位焚烧处理的CH4排放量分别比秸秆均匀混施处理减少23%~32%、32%及42%,而N2O排放量分别是后者的1.4~3.7倍、5.1倍及1.9倍。稻田排放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为:平沟墒沟埋草>秸秆均匀混施>隆沟墒沟埋草>秸秆条带状覆盖>秸秆原位焚烧>秸秆不还田。20O6年,隆沟墒沟埋草和秸秆条带状覆盖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增加17%和27%。隆沟墒沟埋草和秸秆条带状覆盖是值得推荐的稻季秸秆还田方式。
土壤Eh与稻田CH4排放的季节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土壤温度显著影响稻田CH4排放昼夜变化,而对稻田CH4排放季节变化的影响程度因是否存在其它制约因子而异。土壤矿质氮含量受水稻移栽时间和秸秆还田方式的影响,从而影响稻田N2O排放。麦季N2O排放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水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温度和土壤矿质氮含量不存在明显线性相关关系。
本文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氮肥施用量、秸秆施用量及其施用方式、水稻移栽时间对稻田CH4和N2O及其后续麦季N2O排放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
氮肥和秸秆施用影响稻田CH4和N2O排放。施氮量为200kg N/hm2处理的CH4排放量分别比不施氮和施氮量为270 kg N/hm2处理减少4%~42%和4%~31%。施氮量为200和270 kg N/hm2处理的N2O排放量分别是不施氮肥处理的5~6倍和10~14倍。施用3.75 t/hm2秸秆处理的CH4排放量是不施秸秆处理的3~11倍,N2O排放量比不施秸秆处理减少1%~60%。施氮量为200kg N/hm2时,稻田排放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最小。氮肥施用增加水稻产量2%~30%,但施氮量为200和270kgN/hm2的处理间水稻产量无明显差异。200kg N/hm2可做为太湖流域稻田的推荐施氮量。
稻季氮肥和秸秆施用影响后续麦季N2O排放。稻季施用氮肥,后续麦季N2O排放减少22%~56%,但施氮量为200和270 kg N/hm2处理间N2O排放无明显差异。稻季施用3.75 t/hm2秸秆,后续麦季N2O排放减少18%~55%,这些减少量主要体现在小麦播种-返青期。稻季施氮量为200 kg N/hm2时,稻-麦轮作系统全年排放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最小。
秸秆还田的短期效应包括增加稻田CH4排放量、导致土壤氮固定、减少稻田N2O排放量、影响作物生长。推迟水稻移栽时间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秸秆还田的短期效应:在间歇灌溉水分管理模式下,推迟水稻移栽时间不能减弱秸秆还田对稻田CH4排放的促进效应;但推迟水稻移栽时间使秸秆对土壤氮的净固定效应转化为净矿化效应,从而增加稻田N2O排放、促进作物生长、增加水稻产量。推迟水稻移栽时间不能达到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
秸秆还田方式影响稻田CH4和N2O排放。秸秆均匀混施处理的CH4排放量是秸秆不还田处理的4~10倍,N2O排放量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减少60%~78%。平沟墒沟埋草处理的CH4排放量与秸秆均匀混施处理无明显差异,N2O排放量为秸秆均匀混施处理的94%~314%。隆沟墒沟埋草、秸秆条带状覆盖以及秸秆原位焚烧处理的CH4排放量分别比秸秆均匀混施处理减少23%~32%、32%及42%,而N2O排放量分别是后者的1.4~3.7倍、5.1倍及1.9倍。稻田排放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为:平沟墒沟埋草>秸秆均匀混施>隆沟墒沟埋草>秸秆条带状覆盖>秸秆原位焚烧>秸秆不还田。20O6年,隆沟墒沟埋草和秸秆条带状覆盖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增加17%和27%。隆沟墒沟埋草和秸秆条带状覆盖是值得推荐的稻季秸秆还田方式。
土壤Eh与稻田CH4排放的季节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土壤温度显著影响稻田CH4排放昼夜变化,而对稻田CH4排放季节变化的影响程度因是否存在其它制约因子而异。土壤矿质氮含量受水稻移栽时间和秸秆还田方式的影响,从而影响稻田N2O排放。麦季N2O排放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水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温度和土壤矿质氮含量不存在明显线性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