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Ts/Al复合材料热挤压制备工艺与力学性能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碳纳米管增强铝(CNTs/Al)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混粉工艺和热挤压工艺,采用冷等静压坯体热挤压的方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2%和4.5%的CNTs/Al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通过拉伸力学性能实验和断口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与断裂方式。通过沉降实验和组织观察研究了碳纳米管与铝粉均匀混合的工艺参数,考察了混粉溶液、分散剂、超声时间、碳纳米管含量以及烘干方式对混粉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与铝粉在无水乙醇中超声1h后,能够共同沉淀并形成均匀混合状态;碳纳米管含量小于4.5%时不会发生团聚,而达到8%时产生少量团聚;沉淀后的混合粉末直接烘干碳纳米管会发生再次团聚,而湿压到致密度60%后烘干则不会团聚。由此确定最佳的混粉条件是:提纯分散的碳纳米管与铝粉在无水乙醇中超声1h后沉淀,沉淀的混合粉末湿压到致密度60%后再烘干。采用该工艺制备了碳纳米管含量为2%和4.5%的混合粉末,烘干、真空除气后冷等静压(270MPa),分别获得致密度达92.5%、93%的坯体,通过热挤压实现坯体致密化。对碳纳米管含量4.5%坯体在350℃、450℃和550℃温度下热挤压获得的CNTs/Al复合材料研究表明,挤压温度为450℃时复合材料外观光滑,没有宏观裂纹,微观孔洞等缺陷较少,由此确定热挤压致密化温度为450℃。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复合材料中形成细小的亚晶粒,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中主要分布在亚晶界区域、稳定存在且界面结合良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表明,450℃热挤压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高于350℃和550℃下热挤压复合材料;相同热挤压温度下(450℃),碳纳米管含量为4.5%的复合材料强度大于含量2%的复合材料,但塑性有所降低。断口分析表明,350℃和550℃热挤压复合材料中铝粉间结合较弱,断裂过程中裂纹萌生于碳纳米管区域并沿着铝粉结合面扩展,导致复合材料强度较低;而在450℃热挤压复合材料中,铝粉之间结合良好,裂纹以穿越铝粉方式扩展为主,形成大量细小韧窝和撕裂棱,碳纳米管在铝粉间起到了桥接及强化作用,复合材料强度较高。
其他文献
建造于早期的多层住宅,大多未配置电梯,已经难以满足居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2019年旧楼加装电梯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且从2018年的“鼓励加装电梯”改为“支持加装电梯”
期刊
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历史数据分析平台方案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历史数据分析平台的整体技术架构,并对基于综合监控历史数据分析平台的轨道交通数
本文通过研究薄膜界面和BST(Ba_(1-x)Sr_xTiO_3)膜层两个方面的因素(如:界面过渡层的厚度、介电系数和电导,BST膜层的厚度、晶粒尺寸、晶界构型和择优耿向等),来寻找可以提高和优化BST薄膜非线性的途径,并开展了高可调率BST非线性薄膜的制备实验。完成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采用三层介质电容器模型,对各层介质中不同时刻的电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求解和模拟。发现当频率较高时,界面过渡层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基准“不够用”、“不好用”,导致我国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不足、环境保护中“过保护”和“欠保护”问题突出。开展环境基准共性技术研究,是保障环境基准成果
针对山地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设计的重要性、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物业开发模式,提出
以厦门地铁彭蔡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为研究背景,对新建盾构隧道开挖时新建隧道地表沉降、既有隧道拱顶沉降做了重点分析.运用FLAC3D模拟盾构开挖过程,将获得的变形结果
推介词读徐光聚的画,心灵默默沉入一种幽微、空明的状态里,一种难以名状但又依稀可见的净澈灵气,时时向我袭来。我不知其然,然又感到心灵真空妙有般地颤动,是那样的清晰与灵
当前我国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危害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对于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的测试评价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控制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的措施等方面
学位
聚酰亚胺(PI)是一种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优良的力学性能及电性能,主要应用于电气绝缘和微电子工业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学者针对聚酰亚胺改性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以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居多,但对杂化材料的力学性能、电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各不相同,理论分析不够深入。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将二氧化硅与聚酰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开发新能源利用技术成为世界各国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突破口,而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中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的制备和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