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期东北在蕃蕃将体制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前期东北地区生活着契丹、奚、霫、室韦、靺鞨、流鬼、高丽、乌罗浑等众多少数民族。它们的社会发展阶段参差不齐,多数处于原始的部族制和牧猎经济状态。唐中央政府在这些民族地区推行羁縻政策,设立羁縻府州,任用少数民族酋长或首领为在蕃蕃将来统治蕃众,这一政策的实质就是在蕃蕃将体制。被册封的在蕃蕃将对本民族的事务有自主管理权,唐朝中央政府对在蕃蕃将采取赐姓册封、入朝宿卫、赐婚以及边州都督、都护、节度使押领等方式,并规定朝贡、受唐遣发等封建义务。由于在蕃蕃将对所在部落的绝对领导决定了其独立性,所以,唐前期的在蕃蕃将经常出现叛乱。而唐前期都督府所管理的是唐代边防的镇戍系统,其职能和战斗力相对较弱。随之设立的都护府又是一个军政合一的系统,它所领导的镇兵用来作唐廷羁縻周边少数民族的武力基础尚可。若遇到大规模叛乱和反抗,都护府的兵力也显得薄弱。结果导致中央政府对在蓍蕃将缺乏军事上的震慑。正鉴于此,节度使制度应运而生。它加强了边境的军事力量,扭转了都督府和都护府镇戍体制下军事被动的局面。同时还在军事上节度使将东北边疆各羁縻府州的军事力量也都纳入到自己的军事体系中,削弱了在著蕃将对本部落的绝对权力。  尽管节度使制度弥补了唐前期在蕃蕃将体制的不足,但因节度使都设在沿边地区,与在藩蕃将体制存在交集,结果导致在蕃著将体制中的诸多因素内化到节度使机构中。主要表现为节度使军队中蕃兵、蕃将的存在,特别是力图恢复胡族部落亲兵传统的假子制度使部落血缘关系在节度使军队中被保留。这一制度走向最终酿成安史之乱。从在蕃蕃将体制上观之,在蕃蕃将在血缘部落基础上与蕃兵、蕃将的结合,从而拥有独立性。节度使的设置正是为消弭上述弊端,然而,在唐前期的东北一隅,节度使建构被充斥了众多在蕃蕃将的因素,尽管没有完全的直接部落血缘,但假子制度实际上重新凝结了血缘和亲兵制度。同时,在蕃蓍将体制的核心是蕃将的向背。唐前期节度使组织的在蕃蕃将化并非仅仅出现在东北,西北诸藩也存在胡人节度使,但安禄山的个人野心决定了整个势力的走向,这与在蕃蕃将的时叛时立如出一辙。因此,唐前期东北在蕃蕃将的研究有助于重新认识中唐时期东北的边疆、民族以及社会问题,对安史之乱这一事件,乃至中国古代社会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也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其他文献
宋明理学兼综释老而归该孔孟的总体特征在其进行的儒家人性论重建中表面得尤为突 出.这里所谓的儒家人性论重建,是指宋明理学家个在先秦和汉唐儒家人性论的基础上,汲取和吸收
该文以美国对日媾和政策为切入点,来考察美日安保体制的形成.第一部分论述的是战后初期(1945-1947)美国的远东战略与对日政策及其与对日媾和政策的关系. 第二部分论述的是冷
在20世纪的中美关系史上,1937的至1945年这一时期,国极富启迪意义而务受关注.该文试就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演变、制约因素及其得失、影响等问题作一探讨.一、抗日战争时期中美
19世纪中期以来,在自由资本主义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美国经济迅速从原来那种分散的地区性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成全国性市场经济,并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
贞节观自先秦时期就已经萌芽,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演变,到了清代已经演变成严密束缚女子的基本行为规范,影响着清代妇女身心和生活。无论是清代还是之前的节妇守节年龄都相对
明朝前期始终坚持对黑龙江流域的经略。明廷积极发展与黑龙江流域各个民族的关系,尤其是处理与蒙古和女真各部间的关系,是明朝廷稳定东北边疆重要而有效的内容。首先,洪武年间,是
该文从国共合作的另一方面即国民党领袖人物的角度切入,试图探讨在1923--1927年间"容共"政策的酝酿形成与实施过程中,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对这一政策的反应、态度、认识、
张苍的一生,经历了周、秦、汉三代。受史料所限,后世对张苍的研究不多。而如果将他放在战国末到西汉初期百余年的历史变迁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和研究,则张苍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
该文试从运动的始末、起因及得失几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历史的回顾、 分析与思考.该文正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60年代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第二部分,主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