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损耗分析与降损技术选择方法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我国配电网线损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线损率相比具有一定差距,有效降低配电网损耗对实现电力系统节能降损具有深远意义。目前,配电网节能降损研究中存在两方面问题:配电网线损管理大多只是对线损率进行计算和简单的统计,无法从现有的线损管理及损耗分析中得到影响配电网损耗的重要因素,因而降损工作具有一定盲目性,对降损措施的优选和实施缺少指导性;配电网降损研究大多针对的是配电网损耗薄弱环节的一个方面,研究单一降损措施的优化实施方案,但实际配电网降损必然会涉及到多种降损措施共同实施的情况,由于投资成本的限制、综合降损效益最优的要求等,对单一降损措施的研究无法有效地得到基于多降损措施的配电网降损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损耗分析以及降损技术选择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研究配电网技术损耗的计算原理,针对配电网的大量电网参数,根据参数影响配电网主要设备的技术损耗则影响配电网技术损耗的原则,提出配电网损耗影响因素集合,并通过建立辐射状配电网仿真网络得到损耗影响因素对配电网技术损耗的影响规律;基于所提出的损耗影响因素,研究了与其对应的降损措施的降损原理和实施原则,降损措施能通过改善与之对应的损耗影响因素进而达到降低配电网损耗的目的。针对现有配电网损耗分析的研究缺乏对主要损耗影响因素分析的问题,本文在配电网损耗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统计数据和SCADA/EMS系统的测量数据来获取损耗分析的基本信息;为了提高基本信息获取的精确性,采用数据填充和不良数据识别与调整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针对配电网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基于多场景技术建立了用于损耗分析的配电网场景与分析场景,针对分析场景,建立了配电网损耗分析的指标体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生成的分析场景的损耗分析指标进行关联度与贡献度的计算,以此确定出配电网技术损耗影响因素对配电网线损率的影响程度,进而确立现状配电网的重要损耗影响因素。针对当前配电网降损研究中大多只针对某一方面进行优化,无法对现状配电网的多个薄弱方面进行降损优化决策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多降损措施组合的中低压配电网优化模型及其方法。在现有降损优化算法和人工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降损措施种类及其实施方案,构建了用于优化决策的降损备选方案集合;通过研究损耗电量的多目标效益评价,结合全寿命周期理论建立了能够反映综合降损效益的决策目标函数;针对目前降损优化都以建设费用最低为优化目标,没有考虑实际投资限制的问题,建立了以可靠性、安全性和投资限制为主的决策约束条件。所提出的决策方法能够在选择配电网降损措施的同时计及中低压配电网的多个规划目标:满足运行约束、优化降损效益,因而最终决策方法具有最优的综合效益。
其他文献
筏板结构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已成为高层建筑的常用基础型式,然而因为筏板基础的体积较大,对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较高,在建造过程中出现施工控制不当,混凝土筏板开裂的工程案例不胜枚
对某猪场的母猪淘汰率、淘汰原因和疾病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降低生产母猪死淘率的措施。研究发现,该猪场的种猪场的淘汰率较高,达到56.56%,商品一场的母猪淘汰率为47.83%,商
随着我国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促使其不断规范教育的方式。但目前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
目的探讨同期行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联合肝大部切除术治疗同时性大肠癌合并肝转移(SCL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8例SCLM患者资料,根据肝切
<正> 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gǔ)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
期刊
随着近年来鼠标传感器的迅速发展,利用鼠标传感器进行测量的技术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这项技术在运动检测的过程中,从图像的采集、处理到数据输出,完全是由激光鼠标芯片实现,只需通过
文中介绍了红外探测器参数测试系统经过改进后,可准确、快速地进行探测器光电参数的测量,并已在实际应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国逐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自主研发(R&D)和技术引进作为技术进步的两种主要途径,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极大地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氧化碳是污染气体中的重要成分,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中
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和人口迁徙的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以不可逆转为特征的巨大变化,从微观的社交化、圈子化到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