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研究《老残游记》两英译本——从斯坦纳阐释的步骤进行分析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om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鹗所作《老残游记》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它以其深刻的主题及高超的艺术手法享有国际声誉。《老残游记》也是最早被翻译为英语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一。在其英译本中,杨宪益、戴乃迭和哈罗德.谢迪克翻译的《老残游记》是其最流行的英语版本。   虽然《老残游记》的英译本很多,但国内外对其英译本的研究以及英译本在国外的接受情况的研究却为之甚少,更没有把其英译本的接受情况与译者主体性联系起来研究的文章。前人所作的研究基本都基于文本转换而把翻译的主体——译者置之度外。事实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任何翻译都无法逃脱译者的烙印。本文拟从译者主体性及译本的接受情况的角度对比研究谢迪克及杨宪益夫妇所译《老残游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中出现的文化转向为译者的主体性带来了新的曙光。现代阐释学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根基。乔治.斯坦纳把译者主体性应用到翻译过程—阐释的步骤中研究。阐释的步骤最大程度地展现了译者主体性。它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土壤与理论根基。本文将重点研究《老残游记》的译者是如何在其翻译步骤中体现主体性的。在对两译本在西方的接受情况作了调查后,文章在阐释的步骤的基础上尝试研究两译本的接受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译者的经历、个性、喜好、语言能力及外部因素将决定他们主体性的不同发挥。总的来说,在阐释的步骤中,谢迪克倾向于异化源语文本,而杨宪益夫妇则乐于归化源语文本。谢迪克的主体性体现在其异化翻译中,而杨夫妇通过归化翻译体现他们的主体性。他们发挥主体性的不同方式导致了两译本在西方不同的接受。调查显示,谢迪克的异化翻译比杨宪益夫妇的归化翻译更受欢迎。谢迪克的翻译包含更多文化术语。杨夫妇的译本更加流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不受注释的干扰。但谢杨都致力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本,欣赏中国文化。两译本都体现了各自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以使译本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基于此,作者得出结论,谢迪克的译本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因为他用异化的方式发挥其主体性;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不像谢译本那么流行,因为他们用归化的方式发挥主体性。
其他文献
莎士比亚(1564-1616),著名的诗人和戏剧家,被公认为英语史上最为卓越的作家和世界杰出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所著历史剧,一般分为两个四部曲,其中第二个四部曲,始于理查二世的昏庸和
为了解决仿人机器人抗扰动站立平衡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三连杆动力学模型作为仿人机器人的简化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机器人腿部、身体和手臂的连杆分布质量,相比于传统的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语篇分析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语篇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语篇分析研究理论,主要运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框架,基于语料库的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将保真范围扩展(FRExt)修改添加到H.264高级视频编码(AVC)标准中时,高分布中自适应地使用4×4和8×8整数离散余弦变换(DCT),这导致具有相当高的计算复杂度的H.264/AVC编码
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即图式翻译,也就是将原语图式转换为目标语图式的过程。对于译者而言,图式翻译的难点在于对图式缺省的激活,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翻译结果。本文在图
学位
在张闻天诞辰105周年之际,中共党史出版社推出了由张培森主编的《张闻天图册》。这部图册吸收了近年来关于张闻天研究的最新成果,也为一段历史公案做了最后的了结。作为中国
随着数字视频广播环境逐渐成熟以及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盛行,移动电视的概念也日益成熟.在走访相关半导体及系统业者后,本文将从数字视频广播标准切入,深入探讨DVB-T与DVB-H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