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林格氏液对完全脱位牙再植的影响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完全脱位牙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尽快将完全脱位恒牙再植入牙槽窝内,以增大牙周膜血运重建以及后期牙周膜愈合的可能。对于根尖孔开放的恒牙,即刻再植有助于牙髓血运重建。临床上对于无法立即再植的脱位牙应尽量将其保存于适当的储存液中,以维持牙根表面牙周膜细胞的活性状态,以减少再植后牙根出现病理性吸收等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尚无足够的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哪种储存液是最适宜保存离体牙的介质,中国目前亦未有推荐的完全脱位牙保存液,因而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安全可行、价格低廉、方便实用的离体牙保存液,为临床操作提供可靠依据。第一章不同浓度配比的林格氏液对牙周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目的:探究不同浓度配比的林格氏液对牙周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1.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收集临床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减数牙,刮取其根中1/3牙周膜组织进行分离、扩大培养,取第4代细胞进行细胞鉴定。2.牙周膜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将乳酸钠林格氏液与5%等渗葡萄糖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1:2、2:1、3:1、4:1配比,配制成五种不同浓度的改良林格氏液,并设置乳酸钠林格氏液、5%等渗葡萄糖溶液、Hank’s平衡盐溶液、含10%胎牛血清及1%双抗的DMEM细胞培养基和空气干燥保存为对照组。将第四代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分别在以上10组中培养0.5h-24h后,采用Cell Counting Kit-8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结果:1.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呈胞体呈梭型或不规则三角形,细胞核呈蓝染,胞质呈红染,符合成纤维细胞形态学特性,抗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阳性,属于间充质来源。鉴定结果符合牙周膜细胞特性。2.牙周膜细胞在林格氏液与5%葡萄糖溶液配比为1:1的林格氏液中保存0.5h、2h、3h、6h、12h时的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保存在Hank’s平衡盐溶液中的细胞(P=0.000)。结论:乳酸钠林格氏液与5%等渗葡萄糖溶液混合配制成的林格氏液可作为细胞保存液。以1:1体积混合的林格氏液(以下简称为改良林格氏液)可以更好的维持牙周膜细胞的增殖活性。第二章改良林格氏液对牙周膜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目的:探究改良林格氏液对牙周膜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取第四代人牙周膜细胞,用台盼蓝染色法计数牙周膜细胞在改良林格氏液、Hank’s平衡盐溶液、完全培养基、空气干燥保存0.5h-24h后的存活率,并进行live/dead荧光染色。结果:牙周膜细胞在改良林格氏液中保存0.5h、1h、2h、3h、6h、12h、24h的存活率分别为 96%、80%、83%、80%、68%、57%和 38%(P<0.001),除 1h 外均显著高于保存在Hank’s平衡盐溶液中的细胞存活率(P=0.57)。结论:改良林格氏液维持牙周膜细胞的存活率的能力优于Hank’s平衡盐溶液。第三章改良林格氏液对大鼠完全脱位牙再植后牙髓组织、牙周组织的影响目的:探究改良林格氏液作为离体牙保存液对大鼠完全脱位牙再植后牙髓组织、牙周组织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建造大鼠完全牙脱位模型,将40只4周龄Wistar大鼠左上前牙完整拔出,5只造模过程中死亡,剩余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即刻再植(n=9)、在改良林格氏液(n=8)、Hank’s平衡盐溶液(n=9)和空气干燥(n=9)保存15分钟后再植入牙槽窝中,4周后处死大鼠,取样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改良林格氏液(1)对大鼠牙髓、根尖周组织愈合情况的影响,包括冠1/3成牙本质细胞层是否完整、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范围进行评分;(2)对牙周组织保存效果的影响,如牙根外吸收的范围进行分级评分,并进行统计。结果:光镜下可见:即刻再植组炎性细胞浸润至牙髓髓腔根尖1/3-根中1/3,牙根表面小范围炎症性吸收且多集中在腭侧根尖区,各样本牙根吸收深度不等;Hank’s平衡盐溶液组各样本中炎性细胞均浸润至冠髓1/3,牙根外吸收范围也多集中在腭侧,部分样本吸收范围达腭侧根中1/3;改良林格氏液组中各样本炎性细胞的浸润均至冠髓1/3,部分样本可见根尖1/3出现少量骨样结缔组织长入髓腔,牙根外吸收出现在腭侧、唇侧根中1/3;空气干燥组中炎性细胞均已浸润至冠髓1/3,髓腔内均可见有骨样结缔组织侵入,且牙根外吸收范围最为严重,唇腭侧均受累,累及范围达根中1/3。分级评分结果显示立即再植组对牙髓、根尖周组织的保存效果最好(P=0.000)、空气干燥组最差(P=0.000),而Hank’s平衡盐溶液组与改良林格氏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705)。牙周组织的愈合评价中,同样是立即再植组优于其余三组(P=0.000),Hank’s平衡盐溶液组与改良林格氏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794)。结论:改良林格氏液对牙髓组织、牙周组织的保存效果同Hank’s平衡盐溶液无显著差异,是良好的离体牙保存液。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围术期血小板减少,包括术前与术后血小板减少,均与许多心血管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相关。然而围术期血小板减少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预后的关系仍不明确。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探索术后血小板减少对接受
研究背景和目的:背景:结直肠息肉检出率越来越高,息肉的不同病理性质影响结直肠癌筛查策略制定,而临床上由于病理结果的滞后性和病理医生缺乏,随访策略的制定通常不够及时和个体化。目的:1.探究普通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WLE)下 Kudo pit pattern分型判断结直肠息肉病理性质的准确性;2.探究息肉大小和息肉形态哪个因素对息肉内镜下治疗方法的选择影响更大;3.探
研究背景:近几十年来,慢性肝病已被认为是获得性凝血障碍的代表。因为肝脏是大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部位,故在肝硬化患者中大部分凝血因子减少,包括FⅡ、FⅤ、FⅦ、FⅨ、FⅩ、FⅪ、FⅫ。但是,一些研究报道了肝硬化患者中抗凝因子与抗凝因子之间的不平衡,并且表明血浆中的“促凝”因子占主导地位,这是由于因子Ⅶ的水平升高和血浆抗凝因子蛋白C的水平降低所致。由于复杂的凝止血状态,慢性肝病急性肝损伤的患者更容易发生
背景:微炎症在增加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多个研究表明,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一种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新型微炎症标志物,是多种疾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然而,SIRI与腹膜透析(peri
目的明确ILF2在鼻咽癌组织和鼻咽部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其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联系以及ILF2在鼻咽癌细胞中的功能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内容与方法(1)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ILF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和鼻咽部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和qPCR实验检测人鼻咽上皮细胞和鼻咽癌细胞系中ILF2的表达水平;(3)通过细胞功能实验(MTT、EDU实验、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