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痛经的诊断标准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七版)制定的痛经的辨证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和电针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两组均选穴如下:关元、归来、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次髎双。两组的治疗时间:每次经前7-10日开始针刺,隔日针刺一次,针至月经来潮后停针,一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患者的痛经症状评分,痛经程度分级,中医证候评分,并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患者的各项指标,通过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方法,评价温针灸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痛经程度、痛经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痛经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症状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随访痛经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痛经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随访后痛经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随访中医证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随访后中医证候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疗法对改善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经症状具有显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同时对改善寒湿凝滞型证候有显著的近期疗效及较好的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