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译本中直译汉语词汇的对照与接纳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stt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同时也是一名翻译家。鲁迅一生共翻译了15国110多名作家的近300万字作品。1弃医从文之后,鲁迅希望通过文学救国。鲁迅在《关于翻译的通信》中指出:“中国的文或话,法子实在太不精密了。”鲁迅坚持“宁信而不顺”的翻译方法,但对鲁迅直译作品进行批判的声音接踵而至。假如采取直译法,语言表现会变得生硬,也容易引起读者误解,甚至成为误译。因此,有很多学者都对鲁迅的直译法表现出怀疑态度。而也有一部分学者指出,鲁迅通过直译引进了许多外国词汇,对当时中国白话运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正确评价鲁迅的直译问题,在翻译学界引起了众多争论。鲁迅翻译研究不仅在鲁迅研究界有着重大意义,对于现代汉语形成过程的研究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以中日词汇的对照与接纳为中心,对《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的鲁迅译本中的直译词汇进行分析。《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均为鲁迅二十年代中期的翻译作品,集中反映着鲁迅当时的翻译特征。这个时期鲁迅主张直译法,因此两译本中出现了很多直译词汇。鲁迅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2中指出:“这语法的不精密,就在证明思路的不精密,换一句话,就是脑筋有些糊涂。倘若永远用着糊涂话,即使读的时候,滔滔而下,但归根结蒂,所得的还是一个糊涂的影子。要医这病,我以为只好陆续噢一点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去,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后来便可以据为己有。”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想引用外语词汇来发展中国词汇。这是鲁迅当时的翻译思想,同时也是鲁迅的愿望。鲁迅的愿望在现代中国有没有实现?为了探明这个问题,本研究将直译词汇的近现代含义进行了比较,并对直译词汇在现代汉语的接受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直译词汇的近现代含义,不仅可以看出直译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接受情况,也能进一步加深对鲁迅翻译思想的理解。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研究动机、研究意义、文本及辞书的选定、研究方法等进行介绍。第二章从鲁迅翻译研究、《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中译本的研究、鲁迅翻译的日本作品及其中译本的研究、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考察,并总结先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三章首先介绍《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的原作及中文译本,确定本研究所涉及直译词汇的选定标准,从两个译本中选出直译词汇,然后把选出的直译词汇归类整理,对一部分词汇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以第三章的数据为依据,从近现代词汇归类的变化方面分析直译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接受情况,并浅析鲁迅译本中出现的误译现象。第五章为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技术上的一场革命,是水稻生产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从地域发展情况看呈北高南低,其技术难点在水稻栽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重心从教师转移到了学生。很多研究表明,学生的个体差异,如认知风格,情感态度,学习动机,个性等,都会导致学习效果的不同;而作为个体差异的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最新成果发表于《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揭示了饲草作物苜蓿的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分子调控机制。
业已形成的世界贸易规则是随着社会、科技、金融、人文等多方面安排、发展、促进的结果,在相互谈判、妥协、交换的基础上,得到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与认可。在"美国优先"口号下上
黄老之道与轻重之术相结合:白居易经济思想的一大特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石世奇白居易的思想中有黄老思想。这一点似乎不大为后世学者所重视。其实,这一点是重要的:黄老之道与轻重之术相结合,构成白居易经济思想的一大特点。白居易在《策林》中,写了一篇《黄老术》。在...
In view of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of college course,it is proposed that learners use efficient thinking methods to think.They must get rid o
把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我们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和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主题,学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