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宗教——兼论网络与市民社会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legebicaon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外围绕“宗教与互联网”的研究丰富但却分散,集中且深入的讨论并不多见,且主要针对互联网对宗教的影响,但对这种影响的社会效应很少涉及。本文发挥了跨学科优势,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宗教作一个较全面的阐释,内容不仅涉及网络中的宗教现象和变化影响,更对这种现象和影响的政治、社会及全球意义进行探索。 本文分别从网络中的宗教,网络时代宗教的变化和全球体系中的宗教三个角度切入,由现象到实质,由特殊到一般,逐渐深入对互联网时代的宗教进行研究。同时,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对互联网时代的宗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首先要对宗教和互联网这两个关键词有全面的认识。尤其是“互联网”,一般的理解都视网络为一种传播和沟通工具,但本文认为互联网除了其工具性之外,更是一个活动空间。虽然从本质上说,网络虚拟空间是现实社会的镜像,但这种反映不是被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网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着现实世界的未来走向。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宗教,处于虚拟和现实、过去和未来之间:宗教的跨国性发展,宗教间多元竞争格局和组织化宗教活动的衰微,这些在网络时代突显的变化在互联网出现前就已经出现,网络作为现实的镜像,网络空间宗教现象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变化;同时,作为一种工具,互联网的运用,又加速了变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其他一些变化,比如宗教场所的虚拟化,则是互联网带来的新变化,其深刻的社会意义更有待将来的历史证明。本文还引入了“市民社会”的观点,将宗教置于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公共空间进行考量。不论是宗教组织的“无中心化”,还是宗教信仰的“物质化”,都是一场更加深刻的社会变化的注脚:一元和霸权正在让位于多元和竞争。宗教在道德、伦理和宗教事务领域的权威地位,宗教对于永恒的坚持以及对全球各类问题的普遍道德诉求,使宗教在这个多中心和不确定的世界中,重新发现了自己在世俗领域的活力。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民主法制的健全、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媒体信息技术的革新,现代公共领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公民社会成为催生公共精神的土壤。现代公共精神是孕育于公民社会中
1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认识rn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将部分或全部剪力墙采用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墙板(以下简称预制墙板),通过干式或湿式连接的方式连接成为整
本着“分析优于定义、理由优于结论、对策优于描述”的基本想法,本文从行政公益诉讼的基础概念“公益诉讼”入手,在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正当性、可行性进行法理分析的基础
我以为贞一别墅是岭南地区近年来兴建的诸多别墅(我这里说的是别墅,而不是那些以别墅为名的总图布置拥挤不堪的小住宅)中的一个好作品.rn
近10几年来,重视和加强多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中越来越突出的趋势。其中,最为积极的变化就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区域多边制度的建设。通过构建区域多边制度来服务中国的国家目
欧盟宪法条约的签署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同时也引起了学界对于欧盟未来的广泛争论。在制宪过程中以及目前围绕宪法在各个成员国中获得批准的问题上,始终存
随着电子计算机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基本实现了网络全球化,普遍化,这使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消费等方方面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商业运行
保证保险是一项新出现于我国保险行业的业务,在其分散投保人风险的同时,也具有为债权人实现债权提供担保的功能。鉴于保证保险这一新生事物所特有的二元性法律特征,以及《保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权力分配关系,确切涵义是中央权力机构和地方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对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保护一直是我国法律的缺陷所在,虽然这几年程序法律的地位有所上升,保护人权的理念业已入宪,但公众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在根本上发生变化,在现行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