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合成与物性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w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磁致伸缩材料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展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它具有良好的电磁能与机械能或声能相互转换功能。本文通过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成分的稀土磁致伸缩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磁电综合参数测量系统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对材料的晶体结构、磁致伸缩性能及磁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利用电弧炉熔炼合成了Tb0.27Dy0.73Fe1.9-xBix(x=0,0.05,0.1,0.15,0.2)系列合金,研究发现Bi含量x≤0.1时,合金形成单一的立方Laves结构;当x>0.1时,合金中出现第二相Tb( Dy)Fe3相。而且随着B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磁致伸缩值逐渐减小。   对Tb1-x CexFe3和Tb 1-x PrxFe3系列合金的研究发现,当Ce和Pr的含量均小于0.3时,合金形成具有斜方六面体的PuNi3结构,然而掺杂量大于0.3时,合金中出现大量的CeFe7和Pr2Fe7杂相,同时Ce和Pr的掺入降低了合金的磁致伸缩性能。   最后我们对Ce0.5Pr0.5Fe2Bx(x=0,0.05,0.1,0.15)和Ce0.5Pr0.5Fe2-xBx(x=0,0.05,0.1,0.15, 0.2)系列合金进行了研究,发现B的含量小于0.1时,两种合金都形成了具有MgCu2型的立方Laves结构。随着B掺入量的增加,合金的第二相逐渐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合金的磁晶各向异性,导致磁致伸缩性能下降。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固相反应法合成了Sr2FeReO6以及Sr2FeRe1-xCe(Pr)xO6氧化物。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和固相反应法在1200℃烧结后均能得到单一结构的双钙钛矿氧化物Sr2FeReO6,但其室温磁化强度为1.4emu/g。对Sr2FeRe1-xCe(Pr)xO6系列氧化物的研究结果表明,Ce的替代无法合成单相钙钛矿结构,少量的Pr替代不影响材料结构,但是室温磁性明显降低。
其他文献
公益类事业单位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在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烟台市现有事业单位4000多个,从业人员12万余人,集中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期刊
随着全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正日益严重地困扰着整个世界,因此,寻找开发新能源、降低环境污染显得越来越重要。玉米秸秆是纤维素组分含量很高的农作物残留物,如何使玉米秸秆无害化、资源化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利用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水解秸秆,具有效果稳定及污染少等优点。因此,筛选和分离出高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种类,研究其对纤维素物质的降解能力,对减轻农业废弃物
  液态锌对结构金属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极大的影响了热镀锌工业的质量和效益。液锌腐蚀机理的研究对于有效地防止液态金属的腐蚀作用,延长热浸镀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具
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由于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电学特性,因而受到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其非常适合于制作高压、高频、高功率器件,故而在微波功率领域有着极大
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不断增加,而受制于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些单位通过编外用工方式补充力量.当前编外
期刊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产量日益加大,而油田回注水作为采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其增量也越来越也多,成为采油工业环境处理的重中之重。而传统处理方式逐渐不能够满足现代的处理要求。新的处理方式的需求与呼声,日益高涨。本研究以大庆地区喇嘛甸油田的油田回注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备纳米Fe_3O_4,并采用油酸作为修饰作用,使纳米Fe_3O_4具备处理油田回注水的性能的磁种。利用类似高梯度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各种绿色储能设备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已被人们作为当今最有潜力的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通信设备、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和其他电子设备。由于商用石墨电极的低能量密度和差的安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日益增长的需求,使锂离子能够更加满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之际,舒兰市确诊1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终结了吉林省连续73天无境内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的良好态势.5月13日,吉林市在城区范围内比照高风险区提
期刊
通过大理岩破裂实验 ,考察了典型构造中微裂纹的演化、集结的过程和特征 .根据损伤理论 ,分析了构造对微破裂演化的控制作用 .根据微破裂集结临界条件的相似原理 ,认为这些特征可以类推到公里尺度 ,它们有助于解释地震中短期阶段的前震或广义前震分布 ,作为地震前兆的一次效应 .其它物理效应为二次或三次效应 .微破裂集结时局部密度突然加大 ,有助于解释部分前兆记录突跳现象 .非集结部分出现部分微裂纹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