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文化之界——解读哈金长篇小说《等待》与《战废品》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移民作家哈金屡获美国文学大奖,取得显著成就。他以长篇小说《等待》夺得第五十届美国国家图书奖,该奖自设立以来,哈金是第三位获此奖的少数族裔作家。同时该书还赢得2000年的福克纳小说奖,现在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介绍到英、日、法等二十多个国家。2005年他以战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战废品》再次获得福克纳小说奖,该书还获得2005年普利策奖的提名。这些成就的取得使得哈金在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成为华裔新移民作家的杰出代表。然而哈金及其作品在国内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学术界对其非母语创作的离散特征研究深度不够。  本论文从离散的视角出发,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进入哈金的长篇小说《等待》和《战废品》,从跨语言之界、跨文化视野之界和跨地域之界三个方面来考察哈金的小说创作特征及其对人类存在和个体生存状态的思考。引言部分介绍了哈金生平和他的作品,并对国内外关于哈金及其作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用流散视角解读其作品的重要性。第一章分析了哈金的跨语言书写。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一维,在跨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首先探讨了哈金选择非母语创作面临的疏离和挑战,接着分析了《等待》和《战废品》中折射出的鲜明的异质性——中国色彩,哈金的非母语创作为丰富英语语言做出自己的探索,显示出一个移民作家的独特性,使英语读者了解到在他们的世界体系之外,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习俗,从而对文化采取多元的态度。第二章分析了哈金的双重文化视野——中国儒家文化和美国基督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哈金作为移民作家处在双重文化的中间地带,既充满了对故国文化的眷恋,又表现出对移民国家文化的认同,在冲突中不断趋向交融,形成复杂的文化身份认同。本章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哈金作品中的中国和美国女性形象,探索了儒家文化和基督文化的融合。第二部分分析了哈金作品中反映出的中国儒家文化的“仁”和美国基督文化中的“圣爱”的冲突和融合。第三章分析了哈金的跨地域书写——普世性主题,以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反映了普遍的人类困境。本章分析了《等待》和《战废品》中现实的荒谬、人物自我的异化和对真实自我的追求,探讨了哈金如何超越中国故事,表达对人类现实的反思和个体生存状态的思考。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离散作家的身份使哈金徘徊在两种文化和语言之间,这使哈金在反映和书写中国时,带有一种清醒的世界性文学视野。哈金的非母语创作将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融合在一起,超越了文化之界,这是其能够在美国文坛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哈金的成功促使读者和学者们思考如何处理本国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关系,从而获得更广阔的普世视野。
其他文献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今年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切实贯彻四中全会决定的应时之举、有力之举、创新之举。
转型升级搞还是不搞,或者说,变还是不变,如今已经毫无疑问。但在一年前,还存在“熬一熬,等一等,坚持一阵子就会过去”的思想。经济的下滑,行业形势的严峻,发展之路的艰难,使
期刊
“蓝火苗”认证是鉴衡认证中心在国家认监委的统一领导下,在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03年8月正式开展的燃气具产品(家用燃气热水器,家用燃
期刊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欧洲文化艺术中心法国的一种艺术风格,是世界现代艺术历史上最为光辉的时期之一,其矛头是反对古典主义的陈陈相因和浪漫主义的矫揉造作。印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英文缩写CQC)作为IECEE CB体系的中国惟一国家认证机构(NCB),在国家认监委的领导下,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CB认证体系的发展,促进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2008
北宋的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传世的市井风情绘画当中的开创之作。在《清明上河图》之前,很少人关注到市井百姓的风情,往往是着意于高山流水或者是神仙传奇的水墨
特色和个性是建筑品位、建筑水平的重要体现。不同风格的建筑形成城市的特色,代表城市的品质与形象。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建筑得到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认识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