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下穿河流引起的地层变形规律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geng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密度一直保持稳增不减的态势,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也亟待解决。而发展地铁轨道交通无疑是解决拥堵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地铁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茶的进行当中。城市地铁多采用盾构法开挖修建,有时由于选线原则,盾构隧道不可避免的要下穿江、河、湖等水域。本文以某城市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河流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来研究盾构下穿河流时土体的变形规律和管片的上浮现象。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总结常用的最小覆土厚度计算公式,在考虑土体损失的条件下推导上浮力作用使地层发生位移的平面二维解,将计算得到的位移值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相对比,两者变形曲线基本相似。(2)基于抗浮稳定求解盾构下穿河流工程所需的最小覆土厚度,同时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考虑浆液浮力作用下不同覆土厚度的隧道开挖所引起的地层变形规律和隧道上方覆土的应力分布状况,同时研究管片的上浮规律。得出覆土厚度增加地层位移变形会随之减小的规律,但当覆土厚度达到一定的数值后,这种影响不再明显;有上浮力作用时隧道上方的覆土会出现一个“倒三角”的拉应力区,此拉应力区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影响效果逐渐减小。覆土厚度的增加能较好的控制管片大上浮,但同时管片会受到更大的挤压力,管片变形将随之增大。(3)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盾构下穿河流时,不同的掌子面推力,不同浆液类型和不同的注浆压力对地层变形的影响。模拟结果说明盾构掘进时对河堤的扰动较大,合理选择掌子面推力、浆液类型和注浆压力对地层变形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盾构施工对处于掌子面前后约26m范围内的地层有较大影响,超出26m后影响很小。(4)分别在河流未加固和采取注浆加固措施的条件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地表和管片的竖向位移变化情况,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面盾构穿越未加固的河底覆土时,河床会发生较大的隆起,最大隆起值约16.6mm,管片上浮明显;进行注浆加固后能有效控制地表变形,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值有一定偏差,但偏差值相对监测值未超过30%,且两者的竖向位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说明数值模拟计算可为后续的实际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泡沫金属内固液相变传热的研究在储能、建筑节能、新能源利用、制冷与空调、航天科技、电子器件冷却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由于泡沫金属的结构复杂性及固液相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也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每年
结构连续倒塌是指结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意外事件造成结构局部发生初始破坏,继而引起周围杆件的连锁破坏,最终形成与初始局部破坏不成比例的结构大范围倒塌或是整体倒塌。连续倒
近年来因恐怖爆炸袭击和偶然性爆炸导致建筑物破坏的事件频繁发生,愈发凸显出对建筑物抗爆防爆研究的重要性。地下结构一旦遭受剧烈爆炸而被损坏,有可能导致整个地下结构坍塌
对于寒区路基工程,温度变化引起的各种热力学效应是影响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冻土路基病害的本质原因在于热量的收支不平衡特征,即多年冻土在暖季的过度热输入和季节性
被动自适应隔震体系具有对地震激励频率范围的低敏感性和高稳定性、较强的自限位、复位能力、优良的隔震和消能机制等优点,能够满足不同设防水准的地震输入下结构多重抗震性能
随着全球范围能源危机的爆发,环保和节能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从而建筑节能成为能源节约的重要措施。发展轻质高强、节能环保、抗震、降低成本,并具有一定建筑生产工业化的建
天津现存历史风貌建筑的砖、砂浆、木材等,经过漫长的岁月,其强度及弹塑性变形性能已经明显降低,材料性能的降低严重地影响了历史风貌建筑的安全和使用。又加之,天津的历史风貌建
钢管混凝土柱因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和耗能能力强等优点己逐渐在现代结构中被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不仅克服了圆钢管混凝土柱因截面形状特殊带来的节点设计困难的缺点,而且还
城市地铁隧道开挖不可避免的要对周围土体的位移和应力造成影响,埋置于地下的管线因土层的扰动而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受隧道施工扰动的管线能否继续安全运营已经成为目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