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邓恩诗歌中奇思妙喻混用现象的认知诗学解读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ng44405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邓恩作为英国玄学派诗人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其一生充满了波澜。他的诗歌通过节律、用词和意象的创新,偏离了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的传统。邓恩诗歌中使用的奇思妙喻来源于他的人生经历,并逐渐演化成充满个性的诗歌表达方式。在邓恩的诗歌中,他常常混用各种类别的奇思妙喻,这点值得注意并进行深入研究。认知诗学是一种融合了语言学和心理学的文学研究方法。其中两个理论专注于研究隐喻,即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它们可以通过分析潜在的认知过程来解剖奇思妙喻,并最终解释诗人的独创性和心理思想。本论文研究三类奇思妙喻,即关于爱情的、关于宗教的和关于死亡的。这三类奇思妙喻分别混用于邓恩的爱情诗和宗教诗中。以此为基础,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研究爱情诗中的宗教奇思妙喻。邓恩的爱情诗歌多创作于婚前。在这些诗歌中,他经常使用宗教意象来讨论女性的忠贞,这可以看做是他因为怀疑宗教而产生焦虑的一种投射。与此同时,他也在寻找真爱。在他看来,他理想的爱情是肉体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宗教奇思妙喻的运用使爱情具有了宗教的神圣感。第二章研究宗教诗中的爱情奇思妙喻。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邓恩始终进行悔罪,以此来获得宗教救赎。他以一种非常私人化的方式去接近上帝,因此他使用了充满爱意的语言。邓恩叛离天主教,皈依英国国教的叛教行为使他感到不安。他以追求女性作比来表达他对真正教派的追寻。第三章探讨爱情诗和宗教诗中使用的死亡奇思妙喻。约翰·邓恩在诗歌中经常使用死亡奇思妙喻,但是他没有形成对死亡的统一观点。在爱情诗中,他认为死亡是让爱情实现永恒的一种方式,以此表达他对永恒之爱的歌颂。在宗教诗歌中,他认为死亡是上帝惩罚他罪恶的一种方式,因此他渴望永生,并希望以此来战胜死亡。结论总结了全文,指出宗教是影响邓恩心理的根基。他对宗教的怀疑导致他叛教,并给他带来各种心理冲突,以此使之创作了如此精妙的诗歌。
其他文献
先从新闻中的“内部新闻”说起吧。常摸摸自己的脑袋瓜今年四月间,人民日报一版发了一条吉林省委调整领导班子的消息。这条消息只有几百字,报道了调整后省委领导成员年轻化
本研究主要考察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虚化动词make的类联接使用情况。在错误分析及中介语对比分析框架下,本文借助语料库软件AntConc3.2.2w,针对make不同类型类联接(V.+O,V.+ Part
用小麦粉制成的馒头、面包、面条等富有筋力和弹性的原因,是小麦粉中有面筋。面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小麦蛋白质主要是麦胶蛋白和麦角蛋白。当面粉加水和成 Made of wheat
过去十年中,英国冬小麦产量大幅度地增长.文献表明,生长速率的提高意味着最终收获时作物所吸收的养分必然有所增大.但养分吸收的动态方面的资料还很少见,高产小麦尤为如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生产领域都采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综合各项科研成果,采取一系列的生产措施,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力,使生产突飞猛进。从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促进我市水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1939—)是战后英国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在当今世界文坛也享有盛誉。自从1963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以来,迄今为止,她已创作出版了十七部小说。玛格丽特·德拉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之一,在她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她不断挑战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上帝中心主义,她所推崇的泛神论体现在她的很多作品中。 本文将以
这天,我和妈妈的手机吵了一架.想知道我为什么会和一个手机吵架吗?请看下文——rn妈妈出去买菜了,破天荒地没带手机.我自言自语:“咦?妈妈的手机怎么在这里?”手机突然说:“
现在,大家都迷恋自拍,干什么都要先自拍一下,这导致自拍成了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我,也“中毒”了.rn“宝宝,来吃饭喽!”从厨房里传来了妈妈的喊声.“哦,等我拍完这几张
苹果100上市了!这是一款使用太阳能电池的手机,只要有阳光,它就能自动充电.低头族再也不用担心玩手机玩得电量不足了,这简直是天大的福音啊!于是,所有的生物都玩起了手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