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高山:一个土家族村落传统生计的现代转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et0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计方式和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役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现代经济生活逐渐融入到农村社会,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改造,一系列的生态改善、科技下乡、社会帮扶等活动,在国家权力政策和社会扶持,以及农民自身的觉悟下,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传统的生计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伴随着机遇和挑战,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柱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为研究个案,探究这个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传统土家族村落从几十年前传统落后的生计方式到现代多种生计模式并存的生计变迁过程。这里的武陵山区指的是武陵山及其余脉所在的区域(包括山脉也包括其中的小型盆地和丘陵等),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体的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地区,位于中国华中腹地,面积达1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现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华溪村就是一个生活在武陵山区腹地传统的土家族村落,由于武陵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这里的土家族形成了一种区别与汉族的生计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保持着集农耕、渔猎采集为一体的传统生计方式。
  本文立足于下,农村地区发生的巨大变迁为宏观视角,通过田野调查、文献分析、访谈法,总结出华溪村独特的传统生计方式,对改革开放以来华溪村土家族传统生计的现代转型进行研究,探究其生计转型的动力机制,论证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环境下,地处偏僻的华溪村土家人同外界的交流日渐频繁。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生计方式的现代化转型也影响着当地土家族的民俗文化和社会意识。
  论文主体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华溪村的自然地理概况、历史沿革、民风习俗和社会情况、经济情况等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第二部分描述华溪村传统的农耕型生计方式,包括农耕种植业、家庭副业和手工艺人三方面内容;第三部分介绍华溪村现代多元化的生计方式,人们通过中药材种植、经果种植、后备箱经济作物种植和中蜂养殖这些扶贫产业来改善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增加经济收入;第四部分分析了华溪村生计转型的动力机制,与政府政策的运作、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农民的意愿有着密切联系;第五部分从物质文明、人际交往、社会意识、民族文化资源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华溪村的生计模式变迁对华溪村的影响。
  研究发现,华溪村能够完成生计的现代转型,其动力主要是由外部力量促成,包括政府政策的运作、市场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等外部力量,特别是政府政策的运作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总结分析出华溪村村民生计的多样性,包括在外力介入后的具有华溪村特征的生计方式,中药材种植、经果种植、后备箱经济作物种植以及中蜂养殖,此外还有随着这些产业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华溪村完成现代生计转型遵循几个基本步骤:一是政府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通过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以及产业发展上的政策补贴,调动村民积极性;二是由政府牵头,引进相关企业,在当地进行相关产业的技术推广和培训,解决大产品的销路问题;三是当地村民的积极回应,通过产业管护、发展乡村旅游、自主创业等形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此过程应该遵循一些原则:企业要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的发展产业,在政策的制定上尽量达到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融洽;当地村民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不固步自封,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的号召,在产业发展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参与到当地的产业发展中去;对于当地政府,应该谨慎地选择引进的企业,制定详细合理的操作流程,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发挥好政府的统筹作用,充分调动引进企业和村民的积极性。在针对引进企业和在产业发展较好的农户方面,以及在解决贫困户生计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通过政府的调控作用,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村民的本地就业等方面,来实现当地生计现代转型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脱贫摘帽的目的,也为民族村落的现代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编 者 按  为什么要课堂变革?如何进行课堂变革?课堂变革到底变什么?当年胡适和鲁迅的做法给我们示范过,但其风格迥异:曾有人论胡适的教学,说他像个惊叹号,善于激励青年,回到教育上就是激发求知内驱力;而鲁迅的教学则更像个大问号,总是推说不知道怎么办,促使青年去冥思苦想,强调自主学习。  如今,温州的普通高中也在做“如何进行课堂变革”的尝试。活动课堂变革到底变什么?温州的高中课堂变革给我们的答案是:变
期刊
重庆市教委近日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中启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政策、体制、机制及应用模式创新等方面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路径。针对本地或跨区域间教育信息化,重庆结合“互联网+”促进区域教育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本地教育公平,引入新型投融资模式,构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动区域间信息化协作,共同提高教育质量。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更为细致,普通中小学、学前教育机构等重点在新
期刊
日前,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在杭州宣布,浙江省9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6月10日至12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浙江今年申报的15个县(市、区)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在已通过督导评估认定的75个县(市、区)中,抽取12个进行复查。督导检查组共核查282所学校,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
期刊
为夯实均衡发展基础,补齐教育短板,浙江下大气力提高农村教育、城镇薄弱学校教育和困难群体教育水平。从2002年开始,经三轮教育对口支援,浙江全省形成了54个县(市、区)支援29个县(市、区)的格局,建立起经费、师资培养培训、教师交流、教育教学设备的对口支援关系。据统计,仅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浙江省就累计投入26亿元、改造282万平方米,实现农村中小学每位寄宿生平均拥有3平方米宿舍、1平方米食堂。
期刊
2015年6月18日,广东省教育厅下发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的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安徽等7省(市)从2016年起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使用全国卷的通知》(教学厅函〔2015〕32号)的要求,从2016年起,广东省普通高考继续实施“3+文科综合/
期刊
微博、微信、微课、微作文……当今的中国已经悄然进入“微时代”。顺势而为,笔者尝试在初三社会第一轮复习阶段,利用微专题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一、什么是微专题  “微专题”顾名思义就是小专题,相对于二轮复习时大专题而言它切口小、角度新、针对性强。复习一个大专题在教学时间上没有一周的时间是不行的,以政治专题为例,它涉及了中国共产党的会议、地位、贡献和存在的问题;依法治国、法律的地位作用分类、宪法与普
期刊
为丰富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温州市鹿城区整合资源,精心部署,以“快乐暑期”为主题,紧抓三项举措致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综合实践能力,为未成年人的快乐暑假生活保驾护航。抓安全,保障学生暑期平安。开展安全教育“三个一”(召开一次大会、举办一次讲座、开展一次演练)活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加大家校联系力度,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6万余份,共同维护学生暑期安全。抓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该区教育局要
期刊
为适应高考高招制度改革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时间的安排,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在普通高中学校探索实施学段制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及前期的工作研讨论证,湖州决定在2015—2016学年先对全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二年级试行学段制。即在保持原有寒暑假安排不变的前提下,高二年级试行一学年二学期四学段的教学计划安排,2015年10月、2016年4月学考选考结束后各安排三天假期,具体安排如下:
期刊
2013年6月28日,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到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视察深化课改的情况。在仔细听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汇报后,刘副部长高度评价了学校“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并指出“高中的多样化核心是课程的多样化,课程的多样化就是给我们学生选择,所以你们这种探索,你们这种寻找学生适合的课程非常重要”,“如果把这些素养体现在我们的课改里,这样就使得我们各个学校探索课程时候有一个框
期刊
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任何特定时间内形成一地基本特征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复合体。[1]在地理学中,文化景观是指人类为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自己所创造的景观,是风光、田野、建筑、厂矿、聚落、道路以及风土人情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美国人苏尔提出的“文化景观”概念,更强调景观的文化性、内涵性。校园是育人的场所,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