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 Gp120多态性研究和基于LTR的HIV-1病毒载量测定方法建立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g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导致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能否研发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和准确地测定HIV病毒载量对AIDS的防控至关重要。然而,HIV是一种具有高度变异性的RNA病毒,这给疫苗的研发及高广谱性的病毒载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带来极大困难。   目前,在全球广泛流行的主要是HIV-1,而Gp120是HIV-1膜表面蛋白,是最关键的免疫靶点之一,也是病毒极易突变的区域。为了研究HIV-1 GO120的多态性和各亚型序列特征,我们从HIV数据库中下载所有全球可行的不同亚型序列,合计为261408条(包括亚型A、B、C、D、G、H、CRF_07BC、CRF_08BC、CRF01_AE),其中包括来自亚洲的18341条,将其转换成蛋白序列后,分析了HIV-1 Cp120和Gp120上5个超变区(V1-V5)序列的长度多态性、糖基化位点数量分布以及氨基酸组成和序列特征。结果显示,在Gp120的5个超变区中,V1和V4区变异度最高,长度变异最大,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数最多,糖基化位点数变异度最大,而且氨基酸组成变化也最大。V2与V5区具有中等变异度,其长度变化范围较小,潜在的糖基化位点稍少,变异度也稍低,氨基酸组成变化也没那么明显。V3区是决定HIV-1细胞嗜性的关键区域,而我们发现V3区是变异度最小的区域,其长度变化范围,糖基化位点波动范围以及氨基酸组成的变化都最小,而且,V3区几乎没有糖基化位点。另外,进行不同亚型比较发现,各区域的长度和糖基化位点变异度极小,但是在氨基酸组成分析中却有明显差异,其中B亚型变异最大,C,D亚型分别次之,A、G、H亚型变异最小。在变化比较小的V2与V5区研究中发现“ALFY”及“ETFRP”2个特征基序,类似于V3区的“GPGQ”特征基序。这些基序可能在Gp120功能发挥中具有重要作用。   HIV-1 Cop120多态性研究和序列特征分析对HIV-1 Gp120超变区功能的理解以及针对Gp120的疫苗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另一方面,在对HIV-1整个基因组序列保守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针对最保守的LTR区设计了一对引物,并通过逆转录PCR扩增目的片段,用pMD19 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获得了定量标准品,初步建立了基于LTR的HIV-1荧光定量方法。这为进一步发展高效广谱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IV-1病毒载量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黄海由于特殊地理环境、海底地形和气候条件,夏季在超过40-50米的深水区形成黄海冷水团,栖息着数量占优势的冷水性底栖生物区系,为中国海所特有.黄海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
会议
席夫碱因其特有的C=N键结构,并与不同的特性基团结合能表现出特殊的性质,使其在医药、催化、分析、光致变色和防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手性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可作为催化剂应
  几丁质的合成与降解在甲壳动物的蜕皮过程起重要的作用.几丁质酶(EC3.2.1.14)可降解几丁质,促使甲壳动物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本实验室前期通过对脊尾白虾转录组测序及分
会议
  选择我国黄、渤海重要底栖生物—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体长6±2 cm,体重10±2g)为试验生物,研究6种苯系物(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
会议
  近年来海参产业在我国迅猛发展,由于盲目扩张和技术支撑不足等,导致病害频发,而从业者违规和滥用药物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社会严重关注,亟待建立全面有效的安全控制技
会议
  黄河口以多沙、善淤、善徙而闻名于世。最近60年来,黄河口在入海泥沙数量明显减少的同时,其口门位置发生了多次大幅度迁移,导致黄河口发生了重大演变。本文把黄河口所在的莱
会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化皮病”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室内及池塘养殖期间的主要流行病.查找“化皮病”关键调控基因和分析这些基因所影响的信号通路以及表达调控网络,对深入了
会议
  双栉虫科和蛰龙介科是环节动物多毛纲蛰龙介目中两个大科,种类多,形态和生活习性变化大,多样性高,全为海生,从海滨至深海均有分布,尤其在潮间带和近岸环境种类异常繁多,地区性特
会议
  目的:海洋生物是抗肿瘤活性先导化合物的丰富来源,最近几年我们课题组一直在致力于从海洋生物中,包括海绵、珊瑚等无脊椎动物及其共附生的海洋微生物,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