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匹配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素与投资的规模驱动力逐渐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创新已然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区域创新成为政策制定者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创新投入-产出的空间格局以及造成两者空间匹配性的驱动机制成为经济地理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重点考察创新投入-产出空间集聚以及造成两者错配的形成原因。  论文在综合资源优势理论、技术差异、演化等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创新投入-产出的一般过程,并从创新资源本质特征、创新主体能动性及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分析影响创新投入-产出空间匹配/错配的内在原因。进而将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城市化背景纳入分析框架当中,讨论创新投入-产出空间匹配性的外在驱动力,并对可能存在的创新投入-产出空间匹配性类型进行总结和划分,构建创新投入-产出空间匹配性的理论分析框架。  论文分别从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近10年来长三角地区创新投入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总体来看,长三角创新资源投入主要呈现以沪宁杭向沪宁杭甬“Z”型扩散态势;而以知识密集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代表的创新主体,则呈现向上海、南京、杭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加速集聚的态势;沪宁杭甬沿线地区拥有较为优质的创新环境,集中体现为该地区完善的创新政策体系以及较强的生产性服务功能。此外,本文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值表征创新产出,其空间格局总体呈现由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向外围扩散态势,而苏州、无锡成为长三角地区创新产出新的增长点。文章发现在创新投入-产出存在空间错配现象,如创新资源集聚的南京、杭州等市,其创新产出会低于苏州、无锡等市。  城市间创新资源流动与创新合作伴随着知识溢出与知识网络形成,有利于城市内部创新主体获取外部创新资源,进而提高城市创新产出与绩效。论文以合著论文为原始数据,构建了长三角地区对内、对外知识网络,全面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知识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空间结构。总体上,长三角地区科学知识网络结构日益复杂,城市间的知识联系、创新合作日益紧密,知识流动也更为顺畅,知识溢出现象较为显著。同时,长三角地区城市创新合作对象呈现由沿海省会城市向中西部省会城市、沿海非省会城市转变的趋势。  论文采用偏移指数,分析城市创新资源投入总量和质量、创新环境建设情况、创新主体行为能力、创新主体网络关系等与创新产出之间德的空间匹配性,将长三角地区城市归纳为高水平匹配、高水平错配、低水平匹配和低水平错配等类型,探讨了不同类型城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论文采用问卷访谈和计量回归模型等方法,从企业、高校、政府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创新投入-产出的过程,并从创新资源本质特征、创新主体能动性及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将影响创新投入-产出空间错配的原因。结果发现人力资本的集聚与政策体制机制完善对经济产出有显著影响,财力资本的累积循环效应及创环境的激励作用在区域中心城市更加突出,全球化程度、市场活跃程度、政府行为能力以城市化水平均对创新产出有正向作用。创新投入-产出的空间错配原因可以归纳为:创新政策不衔接和落实面不强、研发人员成果转化动力不强、基础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高校人才培养与本地产业发展需求不符、外资本地嵌入不强、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作用不高等方面。
其他文献
执法监察既是监察机关的职能,也是各级政府推动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抓好执法监察工作,不仅是监察机关的任务,也是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的职责。但是有少数地区和
20年风雨彩虹,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不仅取得规模的扩张,也实现了质量的升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美日等成熟股市相比,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有很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要想真正的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的走进文本呢?  我认为一次成功的文本解读需要完成三种身份的解读任务。第一种身份是“读者”,老师保留自己最初阅读的体验与感受;第二种身份是“教者”,重点考虑文本的教学价值;第三种身份是“学
期刊
以‘改良蒜’品种带蒜瓣基部的茎盘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浓度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的MS培养基上采取分步筛选法筛选大蒜抗病变异系,并诱导形成小鳞茎;对小鳞茎繁殖的幼苗叶面喷
区域管治是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中的管理低效问题,通过区域内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区域管理主体,为区域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模式,是一种地域空间管治,强调发挥非政府组织的
随着全球服务经济的到来,在服务业中占比重最大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城市经济最主要的增长点之一,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国外城市政府的注意,也引发了国内大城市产业政策制定者的兴
人类文明起源于河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施加于河流的作用力越来越大。河道渠化,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等一系列水利开发使得河流自然景观不断受到破坏。因此,在开发建设之前,若
中国岭南地区是中国大陆史前农业向南亚和东南亚传播的必经之地,是北方中原文化区系和东南亚文化区系的连接地带。人类从温带和北亚热带南迁到南亚热带和热带,自然环境的变化必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物种灭绝速率的加快,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的大规模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
城市污泥、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等有机固体废弃物含有氮、磷、有机物、重金属、盐类以及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这些物质极易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如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