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南京地区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为例,来研究手机这一媒介的使用对大学生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和个人形象构建的影响,主要从大学生的手机购买、手机具体使用和手机的使用效果等方面探讨与分析。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来取得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同时辅以文献综述、理论阐释的方法。进而分析了大学生手机购买动力、手机使用具体细节、手机的定位等方面的内容,并与已有的相关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学术调查研究资料相结合,在借鉴“媒介即讯息”、“传播的偏向”、“使用与满足”及消费行为学中的“自我形象”等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交往和个人身份构建中的“手机烙印”——手机传达的讯息。
调查数据显示,手机在高校的普及率非常之高,被调查者对手机相关业务非常熟悉,不仅是因为手机协助了大学生的交往,即作为大学生与外界交流的通讯工具而存在;更多的是因为手机规范了大学生的交往。整个周围环境都支持手机作为交往的“中介”,这便使大学生的生活中充满了使用手机进行交往的场景。另一方面,手机的拥有者本身在实现和建构自己理想的自我形象和理想的社会自我形象时也选择了手机这一媒介。并在具体使用中,不断加深对这一媒介的印象,进而影响近一步的手机媒介接触行为。
从传播学角度解读,这些数据可以用“媒介即讯息”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解释。手机作为媒介而被使用这一事实所产生的冲击力远远超过了它所承载的具体信息形式。它确实改变了大学生的社会关系,即改变了大学生社会交往方式和个人形象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