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开始,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在总人口中比重为13.26%,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9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8.87%,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7.17%。随着当前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社会问题逐渐成为了政府以及公众关注的焦点,老年人口比重的持续增加已经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老年人的社会公共品支出不足、养老体系不够完善,由此引发市场供给的严重不足和服务标准的缺失,再加上老年人口的日益高龄化,使得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护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失能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护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目前,由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所导致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加上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处于改革完善中,城市失能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护问题已经成为难以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无疑向全社会提出了如何迅速建立针对城市失能老年人口长期照护需求的、功能齐全又结构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的严峻拷问。基于此,论文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需求理论、全人理论、福利经济思想的演化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人口学研究与多学科介入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厘清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的理论脉络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困境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战略。具体而言,论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是对问题的提出和意义、核心概念、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等进行介绍。认为中国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城市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较为突出,研究这个主题的实质是在回答极具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主要对论文所涉及到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述评,国外文献主要探讨的内容包括老年人的需求及其评估、长期照护的分类、长期照护体系的构成等。而国内文献主要探讨的内容则主要包括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模式、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等。无论是着眼于般老人还是失能老人,这些文献从不同侧面对相关群体的长期照护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成果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需求理论、福利经济等理论的分析和阐述为论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章为国外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成功经验与启示。研究表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具体国情,建立了比较适合自己国家实际情况的长期照护体系,这些国际经验对于我国建立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具有较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第四章为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现状分析。研究表明,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高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我国失能老年人的规模将会不断扩大,而解决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显得非常紧迫,但我国现有的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还面临着供需矛盾,床位不足与床位“空置”并存、服务内容不能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也出现了服务对象“反向选择”的现象。追根溯源,本质上是失能老人数量增长快与长期照护事业发展缓慢的矛盾、失能老人服务需求多元化与照护水平单一的矛盾等。第五章为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研究。当前,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面临服务供给的主体、筹资模式、制度建设等若干方面的问题,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是统筹解决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的切入点。第六章为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困境的原因研究。研究表明,造成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困境的主要原因有长期照护的政策制度缺乏、长期照护的保障要素不足、长期照护的有效需求不足、家庭照护失能老人的功能逐渐弱化等,这些原因有的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主观观念导致,有的是老龄化过程中长期缓慢形成的,有的是高龄老人人口数量在短期内急剧增长引发等。原因的探寻为长期照护体系的构建找到了依据。第七章为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建构对策。在战略层面,要在全社会树立长期照护的新理念,要明确政府、市场、社会的合作与分工,要建立健全失能老人指导性法律法规,加快制定长期照护的中长期规划。在制度供给层面,要建立健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长期照护服务补贴制度、长期照护服务管理体系、长期照护评估监督机制等。在照护支持体系层面,要鼓励发展照护养老机构、要创新多样化、高质量的长期照护服务项目,要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长期照护服务队伍、要建立健全要素保障支撑体系。在服务模式层面,要构建“三位一体”的长期照护模式。第八章为结论与展望。对论文的基本的结论进行了梳理,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予以了展望。以上八章共同构成了论文的四个部分:研究基础、基本状况、现实考察、结论对策,这四个部分有着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相互联系,层层递进。本文循着如何统筹解决城市失能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护这一问题的总思路,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主题”“研究的基础是什么”?然后,对国外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成功经验与启示进行分析,回答了“国际先进地区的经验怎样”?接着,以抓住供需矛盾分析这个方法对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现状予以回答,并对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模式存在的问题,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模式困境的原因予以深入分析,搞清了“问题是什么样”?最后,给出了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建构对策,回答了“怎样解决问题”?本研究是以应用研究为主,具有一定的创新:一是较为系统地对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进行了研究,回应了当前对该问题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需求,从而为今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研究素材。二是提出了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建构对策,在战略层面、制度供给层面、照护支持体系层面、服务模式层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这一长期照护体系的确立,将会为人口老龄化理论的丰富以及这一问题的具体解决提供较好的研究资料和素材。三是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成功经验与启示,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具体国情建立了比较适合自己国家实际情况的长期照护体系,这些国际经验对于我国具有较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四是清晰地指出了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还面临着的严峻供需矛盾,其本质是: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快与长期照护事业发展缓慢的矛盾、失能老人服务需求提高与照护水平较低的矛盾、长期照护追求效率与实现公平的矛盾,并鲜明地指出随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和加快,这一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当然,论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论文对典型案例观察、典型地区研究、典型方式方法的研究还显不足,囿于时间关系和经费支撑,论文虽对成都市5个区(金牛区、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和成华区)进行问卷调查,但未能作出更进一步的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观察和思考,并以此作为论文观点的支撑和辅助。二是对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还显不足。论文追溯了学科的理论源流和理论的具体阐述,但在给出和分析了这些理论,并以其为理论支撑之后,在结合实际问题研究中结合理论、实践理论、引申理论还很不足,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加以改进。三是对国内外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经验归纳性分析和总结不够,论文或多或少涉及了中西方的经验,但从理论的高度、从实践的操作性、从结合国情的深入细致阐述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中西方的比较与总结性研究中还做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