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市场微观主体之一,当公司原有经营战略已无法满足其自身发展需求时,其必须调整或选择新的战略以应对经济转型期的挑战并把握其中的机遇。公司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通过对公司战略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不难发现目前国内外对公司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战略划分方式和影响因素,对公司战略引发的经济后果研究较少,再结合现实情况,本文试图挖掘与此相关有价值的研究话题。 首先,Miles和Snow按公司战略的激进程度将公司战略分为防御型公司战略、分析型公司战略和进攻型公司战略。接着根据Miles和Snow对这三类公司战略的定义可知防御型公司很少或基本不会进行研发、开辟新市场等创新活动,分析型公司和进攻型公司则会进行一定的创新活动,而且这些活动在进攻型公司中发生的更为频繁。另外按照有关规定,公司有向外界披露信息的义务,但是由于创新活动往往机密性较高、专业性较强以及公司内部道德风险的存在,投资者很难通过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和一些非财务信息了解公司创新活动的进展,也很难结合现实情况判断创新活动的未来前景,因此公司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可能会随着公司战略激进程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大。 考虑到任何一个公司,不论其属于何种性质、拥有何种规模,都会面临融资问题,而融资成本的高低会对公司最终可以获得的资本金额产生重要影响。与债务融资相比,中国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股权融资,所以对中国上市公司而言,找到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因素并消除该因素的负面影响更具现实意义,而已有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是股权融资成本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结合上面的推断,公司战略很可能是股权融资成本的更深层影响因素。基于“公司战略—信息不对称—股权融资成本”这一路径,本文在剔除不符合条件的样本后以2009年至2014年442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T检验和 Wilcoxon秩和检验,首先检验了公司战略对公司与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接着考察了公司战略与股权融资成本间的关系,最后进一步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是否在公司战略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研究发现:第一,在控制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公司战略越激进,公司与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T检验结果和 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均表明与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均值和中位数最大的是进攻型公司,其次是分析型公司,最小的是防御型公司,但是两两比较时,仅进攻型公司与防御型公司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在控制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公司战略越激进,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越高。T检验结果和 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均表明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均值和中位数最大的是进攻型公司,其次是分析型公司,最小的是防御型公司,而且两两比较时均存在显著差异。第三,公司战略通过公司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影响股权融资成本即信息不对称是中介变量,但是信息不对称发挥的中介效应是非完全的。根据以上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政府机构应当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公司所有者也应增强创新监督。第二,鼓励投资者主动学习创新活动涉及的专业知识。第三,政府机构应当设立服务于创新项活动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