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多元化文化格局的并存,使处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必然地产生了交流和沟通的障碍。当中国美食走向世界,在这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外国人从中国饮食的翻译更好地了解和熟知中国饮食所传达的基本信息和文化内涵。尤其是文化专有项,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会直接影响到中国餐饮对外传播的成效。《中国饮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项目。本书以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为主题,以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使读者领略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本书被译为英,日,俄,西班牙等多种语言,经常作为国家礼品被中国驻外使领馆赠送给外国政要、国际友人和海外文化机构。因此对于海外读者来说,《中国饮食》中的饮食文化是人们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从文化图式理论出发,笔者根据奈达文化专有项的分类方式,将文化专有项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类。从文化图式的三种情况,即文化图式重合、文化图式冲突、文化图式缺省时,探讨译者在翻译文化专有项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通过定性分析和例证分析,本研究发现:针对不同类别的图式情况,译者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当文化图式对应时,译者倾向采用异化策略、重复、转换拼写法、语言翻译(非文化)等,利用对应或相似的图式帮助读者与已有图式建立联系;当文化图式冲突时,译者主要采用归化策略,绝对泛化或有限泛化、同化等,帮助读者构建新的文化图式,以避免因文化不同而造成误解;当文化图式空缺时,译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归化、或异化策略,绝对泛化、删除等来解释原文文化内涵,填补读者文化空缺。对于较多的文化专有项文化,译者在充分考虑了目的语读者接受性的同时,更倾向于创建新的文化图式,不仅适当保留了原文风格,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了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本文从文化图式理论出发,笔者根据奈达文化专有项的分类方式,将文化专有项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类。从文化图式的三种情况,即文化图式重合、文化图式冲突、文化图式缺省时,探讨译者在翻译文化专有项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通过定性分析和例证分析,本研究发现:针对不同类别的图式情况,译者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当文化图式对应时,译者倾向采用异化策略、重复、转换拼写法、语言翻译(非文化)等,利用对应或相似的图式帮助读者与已有图式建立联系;当文化图式冲突时,译者主要采用归化策略,绝对泛化或有限泛化、同化等,帮助读者构建新的文化图式,以避免因文化不同而造成误解;当文化图式空缺时,译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归化、或异化策略,绝对泛化、删除等来解释原文文化内涵,填补读者文化空缺。对于较多的文化专有项文化,译者在充分考虑了目的语读者接受性的同时,更倾向于创建新的文化图式,不仅适当保留了原文风格,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了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