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e1987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商业银行为了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提现而变现资产的能力,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一切经营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商业银行一旦丧失了流动性,发生流动性风险,将使银行信誉遭受严重损害,经营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巨大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世界各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流动性风险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破产清算,而且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瘫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体制性信贷膨胀及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存在着流动性不足、流动性风险较大的问题;然而,近几年来银行流动性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流动性不足转变成流动性持续宽松,存贷差不断扩大,银行流动性相对过剩问题日益突出。那么当前流动性过剩的现状是不是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已摆脱了流动性风险,流动性管理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呢?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分析了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再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当前银行的流动性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过剩的掩盖之下仍存在发生流动性风险的隐患,流动性过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向流动性风险转变,因此不能因现阶段暂时出现流动性过剩现象而忽视长期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反,须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水平,否则,从长期来看会积聚更大的风险,威胁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最后在分析我国银行流动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提高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给出了一些建议,提出让商业银行流动性回归到正常水平的对策和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本文正文分四章: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理论概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分析和对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考和建议。第一章是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理论综述。界定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的概念,阐述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着重介绍了西方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的演变和发展。流动性管理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产管理阶段,该阶段认为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在于资产业务,流动性管理的重点在于如何适当安排流动性;第二阶段是负债管理阶段,该理论的核心是商业银行由被动负债变为主动负债,通过借入资金满足流动性需求,减少流动性资产的储备量,提高盈利能力;第三阶段是资产负债管理阶段,其基本思想是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综合考虑,根据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协调各种不同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性等方面的搭配,借以满足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本章最后介绍了流动性风险的衡量指标,可以通过一些财务比率指标和市场信号的反应来判断辨别银行的流动性状况、监测流动性水平,对流动性需求做足准备,以控制流动性风险在最小范围内。第二章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分析了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表现、成因及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本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引用大量数据和图表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商业银行角度分析流动性过剩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M2与M1增速背离,两者差额成喇叭型扩大、M2/GDP持续扩大、存差不断增加、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第二部分分别从银行的负债角度和资产角度两方面详细分析了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形成原因:首先,全球性流动性过剩是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外部原因,外汇储备上升过快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快速增长;其次,我国储蓄率的居高不下、资本充足率的约束、不良贷款的大量剥离与核销、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活,贷款能力低下,贷款主动性不强等因素都导致银行存贷比不断增大,从而造成银行体系流动性不断增多。第三部分全面阐述了银行流动性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指出流动性过剩会直接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导致过度竞争,加大银行的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从宏观经济看来,流动性过剩还会增加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削弱其独立性和传导效果,降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剧经济结构失衡,甚至引发通货膨胀。本章最后一部分指出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现状背后,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首先,流动性过剩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的风险,为未来发生流动性危机埋下隐患;另外,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全面放开,有可能出现“存款搬家”趋势,商业银行资产或负债流动性将不仅面临银行业产业调整所需资金的压力并且同时面临外部挑战与竞争的压力,这使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虽然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银行所处的流动性环境较好,但不排除以后会有反转的可能,因此,暂时宽裕的流动性现状并不能表示流动性风险管理就不重要了。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容易掩盖我国流动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忽视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若不提高我国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现阶段潜伏的一些风险因素便有可能在未来转化成现实的流动性危机。本部分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第三章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回顾,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初至90年代中期,而1995年颁布《商业银行法》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二部分在大量统计数据计算基础上,从贷存比率、贷款和有价证券及投资与总资产比率、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等三个流动性指标着手,分析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并从不良贷款率偏高、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银行业对外开放等方面分析阐述了流动性风险产生的诱因。银行体系中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问题日益突出,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金融环境等一些外在因素的变化,很有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显性化甚至发生流动性危机。因此在长期内银行需要更加关注自身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主体错位、防范流动性风险的意识薄弱、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的局限性、欠发达金融市场的束缚、利率非完全市场化等因素都制约了我国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发展和完善。第四章是对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考。针对现阶段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现状,首先需要缓解流动性过剩压力,回归适度的银行流动性水平。文章从完善我国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改变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中长期内需要健全和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控制系统,建立流动性风险的内控机制,搞好预测和分析,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并且提出要提高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关键在于进行金融创新,调整资产结构,以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最后指出强化流动性管理必须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实施银行破产制度结合起来,以市场规律解决市场问题,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树立公平、公正的平台,推动商业银行自主经营,从而提高我国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效率。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点:(1)选题新颖。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是一个当前比较热的研究课题,近期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多围绕在如何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上。而本文在阐述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暂时的流动性过剩现状可能掩盖一些深层次的流动性隐患,提出流动性风险的潜在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本文的研究主要建立在2006年最新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论文中大量的表格图形和数据资料均来自于笔者亲手收集或是根据权威统计资料计算得到,增强了论文的严谨度和可信度。(3)针对我国目前的流动性现状提出了短期内缓解流动性过剩压力,使银行回归适度流动性的措施;并对中长期里如何防范流动性风险、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具体建议,便于商业银行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正>知识图谱是Google搜索上线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革,也是全球搜索业老大对搜索未来的探索和实践。如果你有名字记忆强迫症,Google Play Movie & TV新增加的功能应该是个好消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良好、高速发展,国内资本和外汇储备充足,使境内外投资成为可能。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投资增长的过程。鼓励企业在国内外的投
目的观察成人电针反应良好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预后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将205例患者先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A组、中年B组、老年组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再结合症状轻重和电针反应
<正>插电式混合动力跑车以全新设计颠覆人们对汽车的认知。在过去100多年的汽车历史上,汽车几乎都是钢筋铁骨包裹着一颗"燃"动的心。而BMW i8却要彻底颠覆人们对汽车的认知。
钦州坭兴陶的窑变的出现,是钦州坭兴陶繁荣的开始。经过烧制技术的改进后,坭兴陶的烧制技艺远胜从前,在坭兴陶窑变的世界里,在追求窑变的千变万化、典雅、朴实的窑变现象同时
20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文学媒介的变革命,电影文学、电视文学、网络文学及手机文学等跨媒介文学的出现,使文学的存在方式、构成方式和运作方
从针灸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形态学病变、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 ,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对神经 -免疫 -内分泌网络的影响、对氧自由基酶类等的调节及对细胞因子的调节等方面综
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税,它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营造良好税收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论文的写作意义在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国家设立了比较规范的消费税制,汽车作为当时社会的高档消费品,也理所当然成为消费税的一个税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
“软实力”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1990年首先提出的概念,其最初含义是指在国际政治领域通过非强制性的文化、理想和政策等无形的力量来影响其他国家人民的行为。在学习和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