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在低健康素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知识、自我护理行为、生活质量和再入院情况中的应用效果,为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7月-12月在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低健康素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入住前,先运用慢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确定低健康素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然后在实施相关干预,其中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法进行院内外健康教育;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teach-back法进行。两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干预后(出院时、出院4周和12周)均行心力衰竭知识测评表(HFKAS)得分比较,在干预前、干预后(出院4周和12周)均行应用心衰患者自护指数(SCHFI)和明尼苏达心力哀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得分比较,在干预后(出院12周)运用慢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得分评判健康素养情况,并进行再入院情况(再入院率及再入院间隔时间)调查,运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试验组有50例、对照组有52例研究对象完成干预,试验组在一般资料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力衰竭知识水平:两组研究对象HFKAS得分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在各时间段的HFKAS得分差值和同期对照组的差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自我护理行为:两组研究对象SCHFI各维度及总分得分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在各时间段的SCHFI各维度及总分得分差值和同期对照组的差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两组研究对象MLHFQ躯体领域和其他领域得分在组间效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间和交互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领域和总分得分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在干预前与出院4周的MLHFQ各维度及总分得分差值和同期对照组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干预前与出院12周、出院4周与12周的差值和同期对照组的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健康素养:试验组慢病患者健康素养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再入院情况:试验组再入院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再入院间隔时间上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可改善低健康素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素养状况,增加疾病知识,提升自我护理行为。2.Teach-back法健康教育短期未能改善低健康素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远期有效。3.Teach-back法健康教育未能降低低健康素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入院率,但可以延长其再入院间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