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虚拟化条件下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f1986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经济危机,以经济虚拟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危机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领域生产过剩危机所造成的影响。经济出现虚拟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经济波动中虚拟成分的影响越来越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选择以虚拟经济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成为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欧洲多个国家由于长期采取的赤字政策诱发了更加严重的欧洲债务危机。更加广泛意义上的以满足财富心理需求为主导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国内经济中出现的“政策市”、股市的“圈钱”效应、上市公司“委托贷款”业务、金融混业经营活动中的非理性行为、民间借贷市场风起云涌等市场行为在为投机者提供盈利的时候也在积累越来越大的风险。在没有把握虚拟经济波动规律的情况下,政府断然采取严厉的压制措施时,巨量的流动性在不同的市场间流转,形成了明显的“跷跷板效应”,使宏观调控手段失效。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各国政府采取的财政刺激计划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积聚,特别是美国所采取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全球的流动性失衡变得更加严重。而以总量控制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又引发资产价格上涨,使虚拟经济的危机传导到了实体经济领域。正因为经济虚拟化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传统经济理论来解释现实经济现象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了经济虚拟化条件下应该采取的差别化宏观调控组合新模式。本文首先在对经济波动与宏观政策组合的理论进行梳理,在对经济虚拟化条件下经济体系演化的进程、经济波动的新载体及其共同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经济虚拟化条件下经济波动的规律,从理论上为宏观政策组合的研究做好铺垫;其次研究了经济虚拟化条件下财政货币政策效应存在的条件、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以及宏观调控面临的新问题,通过政策环境分析找出政策失灵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流动性管理中的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实证分析,构建了适应经济虚拟化条件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新模式,并进行了相关政策的拓展研究。整个分析从问题入手,逐步演绎出经济虚拟化条件下宏观调控政策选择的逻辑。  研究中综合运用了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对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进行了系统分析。尝试界定了“经济虚拟化条件”这一贯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基本概念,并用它来解释经济体系中不断出现的流动性失衡现象。通过研究做出了“流动性失衡是经济虚拟化条件下危机发生的主要根源”的基本判断,将流动性失衡作为影响经济稳定的根本原因,这是宏观调控应该重点关注的领域。在把握经济虚拟化条件下经济波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差别化宏观调控的精简模式”,这既是对宏观政策研究的丰富和发展,也是顺应国家宏观战略研究的需要。在当前转型期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于经济虚拟化条件下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研究的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  1、从界定“经济虚拟化条件”基本概念出发,推演出虚拟经济的总体特征和经济波动的基本规律。  (1)将经济体系划分为实体经济、狭义虚拟经济和广义虚拟经济,更好地反映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对于宏观调控模式的转换有积极作用。从经济演进的形式看,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催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形成了许多用以满足企业追求更高的利润以及资本所有者追逐更高收益率的更高一级的资本组织形式。而更加广泛意义上的以满足财富心理需求为主导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这类经济活动已经远远脱离了实体经济,采取自我循环式的发展模式来实现财富的增值,在经济运行中积累了越来越大的风险,因此,在宏观调控中要区分狭义虚拟经济和广义虚拟经济。  (2)虚拟经济载体具有的共同特征包括:虚拟经济载体具有更大的“聚能效应”;持续注入的流动性是经济虚拟化条件形成的重要标志;依靠观念支撑的价格是衡量虚拟财富的基础。虚拟经济在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大的负面效应。  (3)虚拟经济波动的特殊规律为宏观调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时空虚拟化是虚拟经济存在的基本形式,虚拟化的市场在创造了高效的交易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积累了更大的风险。缺乏真实价值支撑的广义虚拟经济,以心理定价方式确定的“高收益率”完全依存于流动性,因此流动性管理应该成为经济虚拟化条件下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通过向金融体系注资来挽回市场信心,大量注入的资本有效改善了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但如果缺乏监管,一旦继续出现流动性转移,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更加严重,这是宏观调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经济体系中不断出现的局部膨胀,流动性失衡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资金被分流,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以总量控制为目标的宽松货币政策又引发资产价格上涨,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逻辑,用传统经济理论来解释现实经济现象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2、经济虚拟化条件下,政策环境发生了改变,要求政府将调控的视野放在更加广阔的领域。  (1)财政政策效应存在的条件发生了改变  在现实经济环境中,特别是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对边际消费倾向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经济体系遭受外部需求冲击,消费者将会增加预防性储蓄,使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当前消费减少,进而减弱了财政政策“内在稳定机制”的逆向调节效果。财政政策稳定效应在理论上取决于政策参数本身对经济总产出的反应性,其中隐含的假设条件是—财政政策是整个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这在真实经济中就出现了问题。经济虚拟化条件下的政策博弈、为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政府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干预等等都会对财政政策的稳定效应产生影响。  (2)货币政策效应存在的条件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货币政策调控的是基础货币,主要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来控制货币的供应量。虚拟经济的发展,衍生出各种金融资产,迫切要求对货币概念进行界定。货币供应量指标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相应也引起了货币供给的过快增长。货币需求的不断扩张对以货币总量为调控目标的货币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多数发达国家重新选择了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同时,对货币的流动性管理逐渐进入宏观调控的视野。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了大量基础货币进入虚拟经济领域,也使央行通过数量工具来控制信贷规模的货币政策作用力降低。经济虚拟化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是由于虚拟经济给经济体系带来了深刻变化,需要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做出根本改变,才能真正发挥货币的政策效应。  (3)宏观调控失灵存在制度上的原因  受到利率管制的影响,只是以控制信贷规模或者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调控过热的经济,一方面加剧了社会资金、银行资金摆脱监管进行“体外运行”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对于调控社会投资、提高社会消费水平起不到预想的作用。中央银行将调控目标放在通货膨胀上,以控制信贷规模,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来应对流动性,反而引发更加严重的流动性失衡问题。回顾经济领域频繁出现的民间借贷风潮、上市公司放贷、不规范的银行理财等种种现象,在利率双轨制条件下,这些问题给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4)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过度依赖虚拟经济,采取“负债杠杆”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在宏观调控模式选择中形成了以“经济增长、信用扩张和资产升值”为主要目标的政策调控体系。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建立在虚拟的“信用扩张-资产膨胀”基础上,需要持续的流动性才能让这个循环持续运转下去。一旦流动性出现问题,经济就会出现大的波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政策的杠杆作用和衰退中“去杠杆化”效应对经济的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管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能否合理利用政策的“杠杆”作用对于经济的稳定至关重要。金融业的过度杠杆化与虚拟经济领域的自我循环、过度膨胀相互配合会形成巨大的资产泡沫,表现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流动性失衡。从美国次贷危机对各国的影响看,“去杠杆化”过程无一例外地影响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资产价格出现大幅调整,并逐渐影响到实体经济,使经济增长进入到一个弱势的调整阶段。面对频繁出现的经济危机,去杠杆化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需要在宏观调控的目标选择中设计经济虚拟化程度的监测指标,以反映市场流动性状况,这是消除“去杠杆化”效应的有效手段。  3、宏观调控的精简模式能够有效解释经济虚拟化条件下的经济波动规律  (1)以“流动性曲线”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联系起来  流动性曲线连接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需求量和供应量会不断膨胀,表现为流动性曲线向上移动,特别是近年来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性问题变得更加重要。财政政策能够改变流动性曲线的形状,当政府采取税收、转移支付或者其他经济刺激计划会改变社会资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无论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的需求管理,还是微观市场主体对金融资产选择中的倾向性,都会改变流动性曲线的形状。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能够实现流动性从失衡走向新的均衡。宏观调控政策多重目标间的相互影响、政策的时滞效应和累积效应(在经济虚拟化条件下这类效应会更大)、人们的心理预期以及外部评级机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使流动性曲线(LC)变得不规则,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在选择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时要考虑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2)采取“疏堵并举”的措施解决市场的非理性行为  积极培育实体经济的“财富效应”,吸引更多的资金投资实体经济,金融体系中出现的新情况对消除体制性障碍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育金融需求是引导社会资金合理流动的重要途径。金融市场主体在选择金融资产时有不同的表现,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在自主性方面,当金融市场主体的收入增多时,其对金融产品的消费量也会增加,转型时期的中国处于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对收入增长的预期比较乐观,在收入增加时倾向于更多的消费。随着金融市场主体的收入增加(发达地区),其个人负债的份额会相应减少。这表明,当收入增加时,金融市场主体更倾向于减少负债的比重,从而实现利益独享,责任自担。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场主体对金融市场的了解程度加大,其对金融产品的投资额也会相应增多。受到国内外金融环境波动的影响,人们的金融意识趋于保守。提高居民金融人格是促进金融创新进而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提高居民的金融人格,可以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传媒产业等几个方面入手。  (3)虚拟经济的发展应当回归价值基准  经济虚拟化条件下的宏观政策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用传统经济理论来解释现实经济现象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通过对虚拟经济双面效应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得出“虚拟经济的发展应当回归价值基准”的结论。金融体系存在的基础是实体经济,同样虚拟经济也要建立在实体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把握经济虚拟化的特征和经济波动的规律,对于提高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与经济虚拟化紧密联系,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产生了流动性失衡的矛盾,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把加强流动性管理、心理预期的引导(需求管理)以及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调控的重点,保持资本的合理、有序流动是经济增长不可忽略的力量。  (4)提出了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建议  总结了中国宏观调控的传统组合模式,包括宏观调控实践中的辩证思维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组合中的相机抉择机制运用,重点选取了政策性金融及其金融机构的双重职能、公债在政策调控中的衔接和配合、社会保障基金的双重调控作用等进行分析。在差别化宏观调控模式中的货币政策部分提出了“营造适应虚拟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强化对虚拟经济市场的管理和调控”等政策建议;在差别化宏观调控模式中的财政政策部分提出了“以结构性减税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培育新的市场需求”的政策建议;在差别化宏观调控模式中的其他政策分析中,提出了“以创新战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积极发展研发产业推动经济增长”、“建立‘信心-信用’的良性循环机制”等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都是世界之最,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巨大压力。在全球变暖和能源局势异常紧张的国际背景下,我国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工程项目投资活动的影响因素也日益增多.项目面临多种类别和性质的投资风险,投入资金扩大使风险造成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很多企业因没有积极地采取风险分散策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健全,预防性的储蓄模式在社会上相对流行,低消费与高储蓄的畸形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大阻碍.保险消费的增长可以有效地减少未来
9月23日,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打印及成像系统集团图形印艺业务部在京召开媒体交流会,推出“喷绘行业生态系统概念”,并对惠普最近推出的T50计划以及惠普协办的中国国际广告节长
幼儿园德育的方法,有不同的分类,分类的依据也各不相同。有的按教育手段分类,有的按师幼相互作用分类,也有的按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分类。 Kindergarten moral education metho
期刊
农业在我国经济增长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之一。农业存在收益率低、投资回报期长、投资风险大等特点,以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各大风电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较为细致的说明了在风电场前期规划过程中,需要根据在现行财税制度和财会法下,对项目的收益水平、盈利能力、债务的清偿能力等
9月9-11日,2008中国双印展暨第十二届中国印刷机械设备展览在浙江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展会的规模、参展设备水平,观众组织及展览效果都较往届有明显提升.60余家企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必须针对会计专业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特别专业课程改革.课程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是实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它是检测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