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种植地土壤微生物的调查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7043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性温,味甘,可补气固表,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甘肃省定西市的渭源县、漳县、陇西县、岷县、临洮县是黄芪主产区,被誉为“中国黄芪之乡”。然而随着市场对黄芪需求量的持续增加,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及轮作周期的缩短,致使黄芪根腐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因此如何防治黄芪根腐病已成为黄芪种植栽培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对黄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研究等方面,而对黄芪根腐病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实验地土壤微生物的调查,探讨了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微生物与黄芪根腐病发病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不同作物水浸液对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⑴从分离、纯化和鉴定的结果来看,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在黄芪病株和及其种植地土壤中都得到了纯化的菌株,与文献报道的黄芪根腐病病原菌是一致的。藤草镰刀菌(Fusarium scirpi)只在用黄芩秸秆处理的黄芪连作土壤中分离到一个菌株,在黄芪病株的分离中并没有发现。从黄芪轮作玉米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的柔毛镰刀菌(Fusariumflocciferum),在黄芪病株的分离中也没有发现。   ⑵季节变化对黄芪根腐病病原菌分布的影响是明显的。实验结果表明,春季黄芪根腐病病原菌数量最少,夏季和秋季达到高峰,冬季数量明显下降。   ⑶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连作土壤平均根际效应为6.14,用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黄芩秸秆和马铃薯秸秆对连作土壤进行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连作对病原菌生长的促进作用,根际土壤黄芪根腐病病原菌数量分别下降83.2%、81.3%、70.0%和74.3%。根外土壤黄芪根腐病病原菌数量分别下降65.5%、82.8%、79.3%和89.6%,根际效应分别为2.33、5.14、6.85和11.7。其中连作无任何处理的根际效应为4.7。   ⑷黄芪种植地轮作作物对黄芪根腐病病原菌分布的影响是不一致的。除大黄、党参根际土壤分离到黄芪根腐病病原菌数量在同一个数量级,均为105个。洋葱、小麦和马铃薯种植地的土壤中没有分离到黄芪根腐病病原菌,其差别至少在两个数量级。说明它们对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⑸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的水浸液对四种镰刀菌的孢子萌发的影响是不同的,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其中黄芪根和甘草根的水浸液对分离得到的镰刀菌(除柔毛镰刀菌)孢子萌发表现出促进作用;黄芪根、黄芩根和甘草叶水浸液对茄腐镰刀菌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黄芪根、黄芩根和甘草根水浸液对尖镰刀菌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黄芪根和甘草根对藤草镰刀菌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黄芪根、黄芪叶和甘草根对柔毛镰刀菌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对四种镰刀菌的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均起抑制作用的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和党参。   ⑹黄芪水浸液促进镰刀菌的萌发和生长,连作促进镰刀菌的生长且有较强的根际效应,说明:黄芪在生长过程中一定有物质分泌到土壤中;这种物质促进镰刀菌地生长;这种物质从根际向外形成浓度梯度;这种物质在连作条件下在土壤中富集。7.黄芪和甘草根水浸液对分离到的镰刀菌无论是孢子萌发还是菌落生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可能与黄芪和甘草同属豆科植物有关,其体内必然含有能促进镰刀菌生长的相似的物质。具体是何种化合物还是几种化合物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植酸酶是一种可以水解植酸的磷酸酶类,能够分解饲料中的植酸为动物可利用的无机磷和肌醇,已经在动物营养,人类营养以及酶法合成低磷酸肌醇方面有了很广的应用范围。但目前,提
生物大分子的核质转运是由受体importinβ蛋白家族成员介导完成的。importin13(imp13,或者lgl2、IPO13)是importinβ蛋白家族的一个成员,它的表达和功能是受发育调节。Northern
黑色素瘤黏附分子(MCAM)是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个多功能分子,在某些肿瘤血管再生、炎症反应、胚胎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此外MCAM在斑马鱼、鸡、小鼠、大鼠、人基因组中有
目的:探讨山茱萸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脑老化及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3只,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12只)、衰老模型组(11只)、模型给药组(20只)。以D-半乳糖48mg/kg侧腹部皮下注射42天制造大鼠衰老模型,模型给药组于造模42天后灌服小剂量(0.14 g/kg)、大剂量(0.28g /kg)山茱萸多糖,连续灌服30天。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丙二醛
植物在其生长与发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干扰,包括生物的与非生物的胁迫环境。这些胁迫环境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作物的产量。同时,植物在与胁迫环境
环境胁迫如干旱、土壤盐渍化和涝害等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降低作物的产量。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可利用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通过小麦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寻小麦基因与环境胁迫的相关性,发掘优异的抵御环境胁迫的小麦基因资源,对于培育高产小麦品种,促进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TaCCaMK基因是从小麦基因组中克隆获得的,编码依赖于钙/钙调素的蛋白
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马铃薯晚疫病是威胁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传统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法主要是采用抗菌剂及抗性育种策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从马铃薯抗病资源中挖掘具有较高抗性的抗病基因,并将其导入到栽培品种中,无疑是我们获得和培育抗晚疫病马铃薯品系较为快捷的手段。本研究采用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植物化感物质的产生、释放及其效应强弱除了与植物的内在特性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生存的环境。已有研究表明,在环境胁迫条件(生物或者非生物的逆境)下,植物会分泌更多
雌性果蝇幼虫性腺的正常发育保证了果蝇进入成虫阶段能持续不断地产生配子,保持生殖活力。幼虫期性腺包含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两大谱系,其中果蝇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
中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棉花纤维的内在品质方面却与美国等其它一些产棉国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培育品质优良的棉花是当前棉花育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但由于棉花纤维品质与产量之间的遗传负相关性,给用传统育种技术同步改良纤维品质与产量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纤维品质改良进展缓慢。基因工程作为棉纤维品质改良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有两条途径,一是分离鉴定出与纤维品质相关的基因,深入了解棉纤维发育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