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产业优化升级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走向和结构变迁。全球化过程中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不仅左右着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而且也牵动着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当前,我国经济正遵循着比较优势顺着产业阶梯拾级而上,全球化及其背后所蕴藏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正极大地影响着我国产业的优化升级进程,这既是我国的重大机遇,也是严峻挑战。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融入全球价值链,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对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当前,我国的低成本优势已经基本消失,环境资源承载力接近饱和,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作为世界大国,我国不应局限于被动的适应经济全球化,而是要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积极创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环境,作出符合世界大国地位的国际贡献。这既有利于国内产业优化升级,也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从现实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全球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利用全球化的机遇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看,虽然研究经济全球化与产业优化升级问题不是一个较新的领域,但是,现有研究仍然存在着不足:1.现有关于经济全球化阶段划分及阶段性特征的研究,其研究角度多种多样,一些研究虽然大致描绘了从贸易全球化到生产全球化,再到金融全球化的演变路径,但对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大多没有清晰阐述,至于阶段交替的动因、划分标志和判断标准则更少涉及,更多的是一种趋势性描述。2.现有研究大多侧重于实证、对策研究,而机制、机理研究略显薄弱,并且既有的机制、机理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工业化机制方面,对金融化、信息化机制的研究甚少。另外,关于中国公司“走出去”的研究,大多数是从企业的视角进行研究,很少从国家战略与中国公司“走出去”互相配合的视角提出一些具体的机制和措施。3.现有研究大多从跨国公司和其它全球采购商对全球市场的垄断与控制程度分析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升级,而很少从东道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研究东道国产业集群升级问题。以上这些不足之处正是本文力求创新的重点:1.进一步完善了经济全球化阶段演进理论。本文以资本全球化为主线,明确划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演进的三个阶段,商业资本全球化、产业资本全球化、金融资本全球化,预测了即将到来的信息资本全球化阶段,并深入分析了经济全球化阶段交替的动因。根据经济全球化主导力量的更替演进,把跨国公司生产和销售额与全世界出口贸易额的比值、金融类跨国公司利润占全部跨国公司利润的比重、互联网金融占全部金融的比重等三个指标,分别作为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的主导地位、金融资本取代产业资本的主导地位、信息资本取代金融资本的主导地位的划分标志,并进一步给出了判断标准。2.进一步丰富了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理论。本文构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理论框架,从工业化、金融化、信息化等三个角度分析了全球化影响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内在机理。三种机制分别对应了工业化时期的工业经济和后工业化时期的服务经济、融合经济,体现了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效率的提高,并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3.基于“两个结合”提出了“三类对策”。(1)全球价值链与国内市场相结合,提出通过人力资本、市场升级、科技创新之间的循环累积、因果联系构建国内价值链;(2)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相结合,进一步提出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动力转换的三类政策,包括: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贸易投资等角度提出做强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实施以资本市场、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为重点的金融政策做足虚拟经济;实施以两化融合、产业融合为重点的信息化政策做好融合经济。本文以经济全球化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确定以下研究技术路线:经济全球化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分工的演变历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成功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案例分析→对策建议。全文分七章,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理论部分包括第一、二章,即绪论、文献综述及基础理论;分析部分包括第三、四、五章,即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产业优化升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理论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压力及制约因素;对策部分包括第六、七章,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产业优化升级的经验教训、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全文主要结论可概括如下:1.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商业资本全球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1年。1991年全球跨国公司生产和销售额首次超过全世界出口贸易额,标志着商业资本全球化阶的结束和产业资本全球化阶段的开始。(2)产业资本全球化阶段:1991年——1999年。1999年金融类跨国公司利润首次超过全部跨国公司利润的1/3标志着产业资本全球化阶段的结束和金融资本全球化阶段的开始。(3)金融资本全球化阶段:1999年——。经济全球化发展阶段的演进交替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主导趋势的终止,而是指主导全球化力量的交替。主导力量(资本)的强大不仅仅表现在资本数量上的优势,而且表现为其强劲的发展趋势、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2.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主导力量的温床,后一阶段的主导力量在前一阶段的后期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产业资本兴起于商业资本全球化的后期,以金融类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金融资本兴起于产业资本全球化的后期,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全球信息资本兴起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每一个新兴主导力量都孕育于前一个主导力量中,如跨国公司之于全球贸易,金融类跨国公司之于跨国公司,互联网金融之于传统金融。当新兴主导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时,它才脱离母体并呈现出独有的运行规律和强大的影响力与控制力。3.在经济全球化发展阶段演进交替的过程中,我国产业融入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并努力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在商业资本全球化阶段,全球化主要通过进出口贸易影响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在产业资本全球化阶段,全球化主要通过工业化机制影响我国产业优化升级;进入金融资本全球化阶段,金融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金融化机制对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机制对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影响是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以上三种机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相互叠加、相互促进的关系。4.工业化机制方面,全球化促进国际产业资本进入,提升我国工业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分工水平和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金融化机制方面,全球化促进国际金融资本进入,提升我国金融化水平,加速产业资本形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从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信息化机制方面,全球化促进国际信息资本进入,提升我国信息化水平,加快技术创新进程,催生大量新兴产业,促进管理组织变革,促进产业优化升级。5.要实现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必须强调国民经济体系的循环累积、因果联系:(1)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和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中产阶级形成和技术本地化;(2)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缩小收入差距,促进中产阶级形成和需求结构转型;(3)人力资本提升和收入水平提高又互为因果、循环累加,并影响科技创新、需求结构,进而影响产业优化升级。在此基础上,基于国内市场和本地化技术,从全球价值链转向国内价值链,进而逐步转向加入全球创新链。同时,要推进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要重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综合竞争优势。
其他文献
日前,上海市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上海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面如期完成市区两级监察委组建挂牌,也意味着上海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迈出关键一步。$$深化国家监察
报纸
多基准站RTK技术是当今时代测绘领域的前沿科技,它的出现和应用代表了测绘技术发展的未来。主要论述多基准站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类型,并结合多个应用实例介绍多基准站RT
从信息论角度分析网络地图的特点,提出一种网络地图的信息传输模型,并对其信息传输过程进行分析。该模型反映了网络地图的信息传输过程及特点,为网络地图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流传着各种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产生并服务于宗教的舞蹈,其中多数用于宗教仪式。这些舞蹈有着直接宣扬宗教教义,并且具有强烈的宗
<正>板书是一节课的脉络和骨干,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板书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更好地掌握一节课的主干知识。语文课堂教学的板书应凝练、醒目、清晰,对语文课堂教学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广泛 ,然而 ,由于地理分布及湖泊性质的不均衡性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下 ,湖泊资源退化、环境
100
<正>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通过数形结合求函数的最值.解决问题时主要是借助平面图形,运用这一思想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一些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以下笔者从
<正>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体是人,适度的人口数量、较高的人口素质、合理的人口构成及人口变动对经济协调发展起促进作用。纵观我国40年的历史,人口因素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增量跃居世界前列,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也伴随着风险的快速上升。一直以来,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选择有限,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的间接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