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n2和Q345D钢激光焊接工艺优化与有限元仿真

来源 :辽宁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_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验的结合方法,重点针对材料20Mn2与材料Q345D的激光焊接工艺,并通过改性实验使焊件重熔连接使焊缝区域的力学性能提升焊缝质量的研究且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拉伸性能测试、能谱仪(EDS)等分析手段,对焊缝的组织及性能进行研究,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焊接过程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仿真模拟。由此得出的工艺参数对焊件焊缝形貌、焊缝各区域组织变化及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及其邻近的母材硬度变化趋势及提高力学性能的相应结论如下:本文首先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激光焊接的模拟分析,对异种钢模拟出焊接时温度场及应力进行数值模拟变化,为激光焊接打下一个理论的基础。,其结果指出热源中心处在焊接仿真中温度最高,等温线的形似为椭圆形,且热影响区较小。得出熔池并不是完全对称,左右熔池有所差别,激光功率1800w时焊缝深2.51mm,激光功率调至2700w时焊缝深度模拟值为4.31mm,功率超过2700后焊缝深度都不会变大。焊缝两侧5mm处的温度出现峰值时间相隔较短,因材料的物理参数不同温度达到峰值的时间也不同。焊缝及其附近应力较高,且发现激光焊接出现应力松弛现象通过单一变化激光工艺参数,研究发现焊缝区域硬度的变化、力学性能变化及焊缝区域微观组织变化不同。结果得出:焊缝不同区域微观组织为平面晶、胞状晶、树状晶、等轴晶且硬度向两侧逐渐降低趋势和在一定范围内单一变化激光工艺参数焊缝的深度和力学性能与其成正相关变化。当焊接功率1600W焊缝值2.73mm,调至2800W时焊深增至5.01mm焊宽增到6.75mm,激光功率在2300W前,焊缝拉断后的延伸率小于5%,当激光功率为2800W,所承受的拉力值达到18kN抗拉强度约为399Mpa。当焊接速度为1mm/s时,焊深5.03mm,焊接速度由2mm/s时增到2.5mm/s时焊深开始下降,到3.5mm/s后材料融合后性能降低。焊接速度处在2mm/s之前为塑性断裂,焊接速度值1mm/s时拉断力值最大16.83kN。并与仿真结果焊缝熔池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形貌极为相似且焊缝中心温度最高最后,为进一步改善焊缝质量在原有激光焊接工艺基础上采取焊接熔覆和超声辅助方法,将焊接区域开坡口后填充Ni60粉末通过实验发现,焊接熔覆区域力学性能较好,焊缝组织为等轴晶、树枝晶以及胞状晶且观察发现熔覆层和基体能形成较好冶金结合体。并得出焊接熔覆层微观组织与温度梯度差值,冷却时间,过冷度及晶体形成晶核的时间相关,且超声波辅助激光熔覆焊接的焊缝组织与未采用超声波辅助的相比显著细化。本文研究为两异种材料的激光焊接提供了新的实验思路及实验方法。
其他文献
图论作为离散数学的一个分支,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生物、化学等自然学科,以及数据网络、物流交通、管理等众多实际应用问题当中。在图论的众多研究问题中,将一个较为复杂的图分解成边不相交或者点不相交的某些特殊子图,是结构图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称之为边集的分解以及点集的覆盖问题。图的边染色问题是染色问题中一项重要的组成内容,相对于点染色等其他染色问题,边染色问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猜想,例如Vizing提
在工业4.0时代的推动下,智能制造技术不断发展,要求机器人具备智能化水平。而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普遍采用离线编程的方式,而且适合针对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很难适应复杂场景抓取任务。面对当下乱序堆放的工件产品、快递包裹的分拣,人工作业的方式有很难面对新的需求。而视觉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改变了传统机器人的抓取方式。因此,本文以双目视觉和六轴机械臂为研究对象,去实现无序环境下的抓取任务。主要工作如下:介绍课题研
新型农用机械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的产出率,而且可以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损耗、在优化农村劳动配置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改变传统微耕机人力手扶的驾驶操作模式,本文基于2018年辽宁省重点研发项目(2018220024)“基于无线遥控的先进履带式新能源微耕机研发”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进行了一种无线遥控的双电机驱动的履带式微耕机的设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微耕机总体方案,研究一种微型的农用动
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而且能更准确地描述元件设备疲劳寿命的概率分布。本文主要利用五种估计法:极大似然估计、L矩估计、百分位法、矩估计和对数法对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α、尺度参数β和位置参数θ进行估计,并比较哪种方法性能最优。首先,介绍了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和极大似然估计的相关理论。并且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求出参数的估计量。运用Newton迭代数值法,结合MATLAB语言编写程序,利用疲劳寿命试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是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智能客车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能源智能客车能够实现人机交互、无人驾驶,在转向方面进行智能控制。目前新能源客车广泛使用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无法实现智能转向且能耗高,成为其智能化和节能化的瓶颈,为此需要对其进行升级和改造。课题以新能源客车智能电液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现有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电机辅助助力系统和蓄能器液压装置,实现转向系统的智能化与节能化
伴随着通信时代的到来,现代交流方式更倾向于无线通信。广播性作为通信最突出的特点,容易导致传输的信息被恶意窃听,无线通信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传统的无线网络防窃听方式是对信息进行加密,该方法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冗余,而且共享的密钥也有被破译或者被泄露的风险。由于LT码具有译码开销小,编译码简单,且具有无码率特性,在无线通信中备受关注,近几年,有学者提出将其作为防窃听码,在窃听信道中可以确保信息高效且安全的
H13模具钢被广泛的使用在冲击载荷较大的压铸模、锻模及热挤压模中,模具在较大载荷的作用下容易出现磨损、龟裂及断裂等失效形式。激光熔覆是一种先进的表面强化技术,能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原位生成颗粒增强熔覆层,具有热力学稳定、颗粒与基体界面洁净、颗粒结合强度高及合成工艺简单等特点。本文基于激光熔覆技术,在H13模具钢表面制备了原位生成WC增强Ni基涂层,提高了模具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用铜包铝复合材料制作导线,在保证导电性能的同时可以大量节省紧缺的铜金属,为此备受关注。随着制备技术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但铜包铝复合材料在成型加工以及使用时复合层容易开裂。根本原因是复合层内Cu9Al4等金属间化合物呈膜状沿复合层纵向分布,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为了解决铜包铝复合层脆的问题,本文采用Zn来抑制铜铝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技术路线,主要研究Zn对复合层的影响。发现了铜铝之间加锌
随着大数据,多传感器技术的普及,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该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D-S(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与BP(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特点,已成为该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上述两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介绍了多源信息融合理论的相关知识和融合方法,对本文
近年来,溶出型金属纳米粒子氧化物作为一种有前途的催化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溶出的金属颗粒和氧化物基体之间存在较为强烈的相互作用,有助于电子离子在金属-氧化物界面上的传输。通过脉冲电流诱导钙钛矿B位溶出具有效率高,无污染,操作简便以及有效减少反应时间等特点,能够突破高温还原法的局限性,有望成为控制钙钛矿溶出的新技术。本文将对钙钛矿型氧化物基体的结构组成及外部施加条件进行系统调控,主要包括改变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