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帽藓属Groutiella Steere的分类学修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1113106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裸帽藓属(Groutiella Steere)由Crum和Steere建立于1950年,隶属于木灵藓科(OrthotrichaceaeAm.)的蓑藓亚科(Maeromitrioideae Broth.),该属全世界共报道过25种、1变种、1亚种,至本文研究前确定种15个,主要分布于中美地区,在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有分布。裸帽藓属植物的显著特征是:叶基部有分化边缘;蒴帽短而无毛。该属植物与蓑藓属(MacromitriumBrid.)、火藓属(Schlotheimia Brid.)和卷叶藓属(Ulota Mohr.)植物形态上十分相似。通过作者对裸帽藓属的研究,总结出本类群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两点:1、该属与木灵藓科的近缘属易混淆,需借助尽量多的分类性状进行区分;2、该属现有的15个种,种间界限不明确,急需通过考证模式标本及检视大量普通标本来重新修订。 作者借阅了国内外多家标本馆的标本,共182号,其中模式标本13号。同时观察了蓑藓属、火藓属和卷叶藓属等近缘属的部分标本。此外,作者还对10个种(修订后为8个种,每种1~3号标本)的孢子体,主要是蒴齿和孢子,进行了电境观察,并搜集了该属的采集信息,做成数据库,利用MAPINFO软件处理,绘制了所有种的分布图。首次对该属进行了世界范围的系统分类学修订。 对裸帽藓属形态特征的研究表明:1、叶边缘分化以及孢蒴、蒴齿和蒴帽形态是该属的显著特征。仅依据外形特征难以很好地将该属与近缘属区分,需依据叶片及孢子体的具体特征。该属与卷叶藓属、蓑藓属和火藓属的主要区别特征是:叶基部细胞圆形至矩形,具由狭长细胞构成的分化边缘以及蒴帽短而无毛,蒴齿退化为一层矮基膜。2、该属种间划分主要是依据叶片的性状,如:叶片形状、叶尖类型、中肋是否及顶或贯顶以及叶细胞大小等,此外,分化边缘的长度以及叶基部细胞是否具疣也是可以参考的性状。Allen曾根据孢蒴形状将该属分为两组,但是,通过对大量普通标本和部分模式标本的研究,作者认为该处理值得商榷。本属植物的孢蒴大小及形状虽有差异,但是种内变异较大,同时,气候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该性状的变异。 作者还观察研究了前人很少涉及的几个形态性状:1、裸帽藓属植物蒴齿退化,仅具一层具疣的矮基膜。蒴齿基膜的高度在种间差异很小,基膜上的纹饰也没有明显的区别,故基膜不能作为种类划分的依据;2、该属植物的茎无中轴分化,在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分种上不具有分类意义;3、该属的多数种类具有腋毛,但着生位置、形状和组成细胞的数目无明显差异,不宜作为划分种类的依据;4、雌苞叶的特征常作为一些属或种的分类依据,但该属植物的雌苞叶通常与枝叶相似,仅比枝叶短些;5、通过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除Groutiella apiculata和G tumidula的孢子为异型孢子外,裸帽藓属其他种类的孢子均为同型孢子。孢子球形具细疣。必须指出的是,该属植物种内变异范围较大,例如中肋、叶尖、孢蒴形状等。通过作者对裸帽藓属的研究,2个种被处理为异名:Groutiella laxotorquata(C.Muell.ex Besch.)Wijk&Marg.处理为绒毛裸帽藓G tomentosa(Homsch.)Wijk&Marg.的异名,Groutiella mucronifolia(Hook.&Grev.)Crum&Steere处理为Groutiella apiculata(Hook.) Crum&Steere的异名。确认该属9个种类:Groutiellaapiculata(Hook.)Crum&Steere,G chimborazensis(Spruce ex Mitt.)Florsch.,Ghusnotii(Schimp.ex Besch.)Crum&Steere,G maracaibensis(Broth.)Alien&Goffinet,G obtusa(Mitt.)Florsch.,G reesei(Vitt)Allen,绒毛裸帽藓G tomentosa(Homsch.) Wijk&Marg.,G tuberculata Allen&Holz和G tumidula(Mitt.)Vitt。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慢性髓原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齐墩果酸诱导两种细胞产生活性氧(ROS)的差异以及两种细胞抗氧化体系的变化,以探
目的:探讨衰老小鼠肝线粒体抗氧化作用及能量代谢的增龄性变化,研究不同剂量的黄精多糖对上述指标及线粒体碱基切除修复基因DNA聚合酶γ表达强度的影响。 方法:以D-半乳糖致
由基因编码的抗菌肽首先从昆虫中分离鉴定得到,它被认为是宿主内广泛存在的一个抵御病原菌的生物化学防御机制。抗菌肽一般含有100个或者更少氨基酸残基,在中性环境中带正电荷,并且在低浓度下就对多种微生物和某些病毒具有广谱的抑制作用。现已在所有的生物门类中分离出抗菌肽,并且在宿主防御中发现有它们的表达和释放。昆虫几乎存在于所有的陆生生境中,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类群,约占整个生物界物种总和的75%。它们是一类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一种生理性的死亡,是生物体在生长发育的一定阶段,并在特定的组织器官中发生的一种主动的、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细胞死亡过程。本试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扬麦12号为材料,对小麦胚乳细胞在发育期间经历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状况,以及胚乳充实情况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胚乳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核变形、染色质凝聚等现象,并随着发育的进程这种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是异宗配合的子囊菌,其侵染水稻引起的稻瘟病每年给全世界水稻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了解稻瘟病菌生长发育与致病过程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可以为稻瘟
糖化酶,全称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 EC.3.2.1.3),又称淀粉葡萄糖酶,功能在于从淀粉、糊精或糖原等碳水化合物的非还原性末端释放β-D-葡萄糖,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发酵
学位
异三聚体GTP结合蛋白(heterotrimeric GTP-binding proteins,G蛋白)是活细胞内一类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的蛋白质。自从上世纪70年代初在动物细胞中首先发现G蛋白的存在以来,有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范围广泛。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土壤沙漠化、盐碱化问题已日益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的土壤资源。我国有盐碱地2.7×107hm2,其中7×106m2为农田(约
盐分胁迫是自然界中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以光合作用理论为基础、利用体内叶绿素作为天然探针,研究和探测各种外界因子对植物光合生理状况细微影响的新型植物活体测定和诊断技术。因此研究如何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检测盐胁迫下植物体受伤害的程度,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与植物的抗盐性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不同抗盐性小麦品种(抗盐品种:DK961;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