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师德培训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l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是什么东西推动学生去追求高尚的美德呢?是教师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加里宁也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孔子提倡“为人师表”,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师德不仅是学生成长的楷模和典范,而且是学生道德的先导,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带动作用。 师德具有两层含义,广义的师德包括对教师的全面要求,如教师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自身道德。狭义的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师德培训问题,研究对象是中学教师,研究范围主要针对浙江省。本文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师德和师德培训模式的概念、师德培训模式的形成原则,常见两种师德培训模式院校培训模式和学分驱动培训模式的优点和缺陷,研究新型师德培训模式的目的、意义和任务。第二章主要是对目前中学教师的师德现状和师德培训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培训方式新的思路和方法。第三章主要研究了师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师德培训中的接受规律,阐明了师德培训旨在凝道成德,化师道为德性。第四章是借鉴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反观和反思我们的师德培训工作,提出师德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此促进我国教师师德水平的整体提高。第五章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结合师德培训实际工作中想法和做法,从模式的概念、产生的背景、模式的结构要素及其变式、模式的操作程序、模式的优缺点和应用该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三种新型的师德培训模式:自修——反思培训模式、导师制培训模式和案例培训模式,提出了今后的继续教育师德培训模式要逐渐形成反思—更新—实践的新理念,要让教师在冲突互动的过程中使自身的师德和人格得以不断提高和完善。第六章对运用新型师德培训模式的实验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跟踪调查,对受训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了一定地分析思考,提出了本文后续研究的思路和方向。本论文既涉及基本理论,又属于应用性研究。 本文的研究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今后师德培训改革的方向:培训目的必须顺应师德发展的新需求;培训方式要求参与、反思与互动;培训内容要求满足主体内在需要。教师师德培训不仅是一个师道传承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价值引导和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对于教师师德培训态度需求的积极转向,培训者应当表现出积极的反应,通过案例、情境体验、现身说法、问题研讨等方式将师德理论实践化,体现出培训在价值引导和实践引导方面的特定功能,在培训中增强教师参与度,促进经验的反思和碰撞。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增长引起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人员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中驾乘人员在交通事故的伤亡人员中占很高
库存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一环,对库存控制的研究也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库存控制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创新。供应链思想是在全球制造、企
建立了采用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笔墨水或吸墨笔芯中乙二醇的方法。通过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波萃取笔墨水或吸墨笔芯中的乙二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内标法定量,
HX_D3G型八轴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是在HX_D3型机车技术平台上研发的适用于普通铁路及客运专线运行的电力机车。文章分析了该型机车的牵引能力,介绍了整车结构布置,并从电气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应用日趋广泛,已成为现代交通工程中的一种重要桥型。然而,国内外有关桥梁温度效应方面的规范不统一,按各种不同规范计算的结果出入较大。本论文以陕西合
在生活中,风险决策会面临很多种情况,可能是为自己或他人做决策,可能是为现在或以后做决策,也可能是为此处或他处做决策,这种决策者角色、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可以认为是心理距离的变化。心理距离包括社会距离、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概率距离,是影响风险决策的一个因素。权力感作为重要的心理状态时刻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不同的权力感会对风险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将对权力感与心理距离对风险决策的影响进行深入
当前的港口工程、近海结构物及使用除冰盐的公路、桥梁中,由于氯离子的作用降低了结构的使用寿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结合国内外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发
德波的《景观社会》刻画了处于发展黄金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景观化特征,他以景观的生产分离为逻辑起点,分析了景观的社会生产方式,确立起景观社会批判理论,试图唤醒被景观控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密切农村党群关系,把亿万农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增强党在农村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扩大党在农民群众中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推动农村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微时代,面对习惯微生活的高校读者,高校图书馆也开展了微服务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文章重点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微服务的方法与经验,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