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酶功能模拟是生物化学领域中前沿课题之一,经过长期的努力,模拟酶逐渐被研制和开发出来。通过生物酶使小分子活化,是当前生物化学领域中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随着世界经济地增长和能源环境问题的出现,小分子活化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通过金属化合物将那些常见廉价的小分子,转化成高价值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化学手段。然而,由于小分子一般是非常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因此,将其活化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挑战。 基于以上原因,本论文工作主要是对碳酸酐酶和铜氧化酶功能模拟进行探索,从而实现将稳定的小分子进行活化和转化。主要工作如下: 1、碳酸酐酶: ①通过控制CO2和O2的气氛比例,发现当O2浓度低(<10%)的时候,才能合成出二聚四核碳酸铜化合物[Cu(DPA-iBu)]4(μ2-CO3)2(PF6)4·2MeOH;而当O2浓度高(>30%)的时候,得到双羟基铜化合物[Cu(DPA-iBu)(OH)]2(PF6)2,经验证,它是生成三核碳酸铜化合物[Cu3(DPA-iBu)3(μ3-CO3)(MeCN)2(H2O)](PF6)4的中间体。 ②从大量的实验推测出,高氧化态的铜过氧化物Cu2(O22-)很可能是生成二聚四核碳酸铜化合物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可以氧化比较稳定的双分子CO2成CO32-,碳酸根离子再与双羟基化合物通过分子间的酸碱中和,失去两分子水,而生成二聚四核的碳酸铜化合物。该工作说明了[Cu(DPA)]体系能够有效地稳定高氧化态的过氧化物中间体,并具有较强的活性,能够活化一些如CO2这类稳定的小分子。 2、铜氧化酶: ①通过铜过氧化物中间体,在碱性Et3N条件下,我们成功实现将底物的C-N键活化及氧化,使它转化成酸化合物[Cu(DPA-Ph)(PyCOO)](CF3SO3)。 ②为了进一步研究化合物反应的实质,我们对反应条件和底物进行了研究。最终,通过对类似底物的探究,我们发现,底物上胺基的取代基的性质对反应影响很大,具有吸电子的苯基取代基,可以使反应顺利进行,而如CH3这类供电子的取代基,则抑制了反应的进行,最终生成的产物如化合物[Cu(DPA-Ph)(PyNHCH3)](CF3SO3)2和[Cu(DPA-Ph)(PyNHC8H9)](CF3 SO3)2。另外,那些含3个N原子的三齿底物,在反应中,由于底物自身的强供电子性能,最终会发生自身螯合,如[Cu(DPA)2](CF3SO3)2和[Cu(DPA-CH3)2](CF3S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