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电场/水下磁场辅助的激光微切加工及其对表面钎焊的改良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机加工相比较,激光微切加工有其独特的优势。然而,激光微切是一个热作用过程,通常会产生重铸层、微裂纹、热影响区及残余应力等缺陷。为了消减这些缺陷,本文提出采用电场和水下磁场对激光微切加工进行改良的方法,并提出把激光微切结构阵列应用于陶瓷与高温合金异种材料之间的表面钎焊领域。基于搭建的横向电场辅助飞秒激光精密微切实验平台,研究了电场对GH4133高温合金和氧化铝陶瓷飞秒激光层切微孔的影响,探讨了脉冲重复频率、扫描次数、扫描速度和进给距离对飞秒激光层切微孔成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场提高了飞秒激光层切微孔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微孔上下孔径均变小,盲孔孔深变大,孔壁粗糙度变小,显微硬度提高,孔壁氧化变弱。基于搭建的水下单向磁场辅助毫秒激光精密微切实验平台,研究了切割速度、辅助气压和离焦量对氮化硅陶瓷微切成形的影响规律,探索了水介质、单向磁场和水下单向磁场对毫秒激光微切陶瓷成形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水介质和磁场均明显改善了激光微切的质量,水下磁场对激光微切质量的改善效果更好。针对陶瓷表面不润湿的难题,探讨了飞秒激光微切结构阵列对高温钎料在氮化硅陶瓷表面和GH4133高温合金表面上铺展润湿的改良机理与效果,分析了飞秒激光微切结构阵列对陶瓷–高温合金钎焊接头的成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改良效果。研究发现,激光微切结构阵列可以改善陶瓷表面的润湿性。与圆孔阵列相比较,方孔阵列和槽孔阵列对镍基钎料在高温合金表面润湿性的改良效果更明显。陶瓷–高温合金钎焊接头的断口均位于靠近陶瓷母材的钎缝处。陶瓷表面的方孔划槽结构阵列可以明显提高陶瓷–高温合金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
其他文献
水分是限制河北平原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集约化生产所用灌溉水主要为地下水,过度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为维持较高产量和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对不同限水灌溉处理小麦耗水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为提高该区域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四疃镇李庄村(36°86’N,115°02’E,平均海拔39.6 m)进行。选用济麦22(J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使得终端产品具有高集成、低能耗、高速度等特点,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进一步减小对器件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SOI(Silicon-on-Insulator)器件比原有的体硅器件电学性能好、抗干扰性能好、运行速度快且集成密度高。SON(Silicon-on-Nothing)结构是指硅在高温退火过程中形成于空腔上的单晶硅膜,与SOI器件结构相比,SON结构的电学性能更好并且散热性能良
近年来,钢管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桥梁、车站、商业建筑等工程领域,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空心钢管混凝土柱因其截面形式的工程需要和独特的力学性能而备受关注。空心钢管混凝土在轴压作用下常出现外钢管局部屈曲破坏。为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在空心钢管混凝土结构外包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构造一种新型的复合结构,有望改善其力学性能。目前,对于此类构件的相关试验和数值模拟成果鲜见。本文基于内聚区模型(CZM)研究
A100钢(Aermet100)具有高的强度、韧性,超强抗热疲劳和二次硬化等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且拥有广泛用途的材料。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当材料作为热轧无缝钢管顶头或传动件在高磨损、高应力的环境下服役时,会出现严重的磨损、开裂、氧化以及粘附等现象,影响了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可以通过提升材料自身的力学、摩擦学性能以及后续热处理工艺对其进行改善。本文以A100钢为基体材料,添加10%、17%、23%
我国是全球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稻壳资源丰富,但长期处于废弃或低值利用状况。立式环模压块成型机作为一种基于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的机械化成型装备,较于其他压块成型设备,具有结构紧凑,成型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在国内已实现小规模的应用与推广。现有的立式环模压块装置多采用秸秆作为加工原材料,以单层模块设计为主,存在生产效率低,材料适应性差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以稻壳为加工材料的立式双层环模压块成型装置。首先
本文基于铝合金各领域广泛应用中的防腐要求,提出了一种阳极氧化铝膜层激光重熔技术构建超疏水微纳结构的高效实用新方法。在铝合金阳极氧化的多孔阻挡型膜层表面,使用纳秒脉冲激光重熔整个表面构建密集分布的微纳结构。本文以6061铝合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激光重熔参数对微纳结构形貌的影响规律以及全氟硅烷化学改性的超疏水表面润湿性、耐蚀性和自清洁性能效果。获得如下主要成果:(1)激光重熔参数对微纳结构的构建
随着对仿生学和材料科学的深入研究,柔性机器人凭借其灵活性、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在生物救援、医疗检查、水下探测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并且逐渐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在研究形状记忆合金(SMA)性能及驱动频率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一种SMA弹簧-流体复合驱动的多腔体爬行机器人,并对机器人各个构件和样机进行分析与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首先对SMA合金的记忆效应和超弹性
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对于能源的挖掘与利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动力,而摩擦起电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充分收集摩擦起电产生的能量,对于新能源的发展将是有益的补充,基于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耦合原理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s)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具有选材范围广、制备成本低、可以收集低频能量等优点。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自动化生产和机器人技术进一步发展,对于传感器的需求不断增长,发展
船舶曲板成形是整个船体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船舶曲板成形工艺大部分实现了自动化,然而对于船体建造中用量最大的单曲率板和纵向倾斜度较小的曲板成形精度的检验,仍采用三角样板或活络样条对曲板肋位线进行人工对样检测,其检测精度低、效率低、检测成本高,极大地影响船舶建造的质量和速度。为此,本文针对高效、高质量船舶曲板肋位线检测的需求,研制了一款基于线结构光三维视觉的船舶曲板肋位线便携式检测系统,并重点对检
实现超分辨成像,获取图像更多的细节信息,是光学成像领域不断追求的目标。傅里叶叠层成像作为一种超分辨成像方法,最早应用于显微成像中,成功解决了显微成像中高分辨率与大视场不能兼得的问题。而对于诸如天基遥感、航空航天等远距离成像来说,必须采用大孔径的成像镜头来减小衍射模糊的影响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但这必然会增加成像系统的重量、复杂度以及造价,所以考虑用计算成像的方法解决衍射受限的问题,因此傅里叶叠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