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反应器的启动及酸性条件下运行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需求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反应器易出现酸化现象是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制约因素。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则是当前高效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将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试验采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并利用IC反应器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性好等特点,启动IC反应器并在酸性条件下运行反应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过程中,反应器启动困难始终是其工程应用的制约因素,本文对IC反应器的启动进行了探讨。反应器启动时接种絮状厌氧污泥,启动过程中控制为温度为35±1℃,反应器启动初投加适量NaHCO3调节出水pH值在6.8~7.2之间,以保证反应器内产甲烷菌适宜的生存条件,此阶段共历时56天,污泥VSS/SS由55.06%提升到86.56%,COD去除率稳定在88%左右,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和较好的抗冲击能力,反应器内出现持续的内循环现象且反应器内已经形成以颗粒污泥为主的污泥体系,这标志着反应器的启动已经基本完成。 为研究酸性条件下反应器运行特性及对产甲烷颗粒污泥的影响,实验过程中,保持其它运行参数不变,逐渐降低进水pH值,从而降低反应器内部pH值,考察反应器运行参数的变化规律。 在酸性条件运行过程中,实验成功培养出耐酸性颗粒污泥,并分析了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确定接种絮状污泥、酸性条件下和对比运行实验情况下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分别为125.43mLCH4/gVSS·d、413.84mLCH4/gVSS·d和371.04mLCH4/gVSS·d。在酸性条件下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为对比运行实验情况下颗粒污泥活性的90%,且为接种污泥活性的3倍。这说明在酸性条件下,颗粒污泥活性受到抑制,但影响并不十分严重。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时,尤其是在处理酸性或低碱度废水时,如果能够培养出耐酸性颗粒污泥可以提高反应器运行稳定性,为反应器提供更强的抵抗酸化能力、大幅度减少外源碱度的投加、简化运行管理、减少运行费用,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我国茶叶种植历史悠久,饮茶文化传承千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要优质、安全、健康的饮品.绿色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成重要课题.
膜生物反应器(MBR)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的二沉池,实现对泥水彻底分离的同时,存在膜污染现象。膜污染迫使工程应用中对膜组件进行频繁清洗和定期更换新的组件,增加MBR运行成本,限制MB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其分组对T1期高级别膀胱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首次确诊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169例原发性T1期高级
如衆所知,總數達6萬多件的敦煌寫卷,佛教文獻占了絕大多數,但其中也包含有大批久已失傳的中國人造的所謂“疑僞經”,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通俗文學作品和案卷契約等社會經濟文
期刊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国家,农业对于我国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和影响效果.即便是在当前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我国还是以农业发展为主要的发展内容,农业在当前依
文章主要從中古詞彙史研究應考訂中古文獻異文、應充分利用異文考釋中古詞語的含義、考訂中古文獻異文應具備詞彙史意識三個方面,結合實例討論中古文獻異文與中古詞彙史研究
在广西农业种植中,水稻是主要的种植作物,占很大的种植面积,且对农业的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实现水稻的精准栽培,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相关种植部门与人员还
小麦作为我国最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然而,由于病害与虫害的侵袭,小麦的最终产量与质量都会遭到严重的打击.为了消除小麦病虫害,往往会采取农药进行防治
不識、誤解同形字是導致辭書義例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列舉了辭書中“?”“膛”“?”“齴”“?”“坬”“?”“陟”等義例不合的同形字.加强同形字研究,有助於辨析辭書中
南方地区一直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生产地区,这些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南方地区广西玉林的水稻种植、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水稻每年的产量和品质也在逐渐提升.但由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