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历了二十多个年头,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卫生保障体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止2012年,我国的人均寿命已到达73.5岁,较1981年提高了5.7岁。医保覆盖率也达到了95%以上,覆盖了绝大部分人口。但是,我们仍要清楚的认识到,许多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仍未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凸显,许多改革方案由于涉及利益群体复杂。面临重重阻力。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面对医疗体制改革,更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医疗卫生服务是准公共物品。地方政府如何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高效准确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是其履行职能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中央政府赋予其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医疗体制改革牵动的利益面较广。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医药生产企业和医务工作人员,拥有弱势患者群体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优势。为了维护其既有自身利益,势必会对政策制定进行干涉或加以阻挠。而部分地方官员和政府职能部门,为了追求额外利益,与既得利益集团之间形成寻租关系,垄断药品价格,侵害患者利益。因此,地方政府出台的医改政策,往往缺乏针对性,政策效果不够明显,并且难以落实到实处。为此,国内的许多学者针对医改领域也做了大量研究。但专门针对地方政府医改决策的研究相对较少,也主要局限于单一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或地方政府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论述,并未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来研究。鉴于此,本文以“地方政府决策共识框架模型研究”为视角,通过对影响地方公共决策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构建共识框架模型,从而对模型中博弈各方的对政策影响的方式、程度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的改革寻求方向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紧紧围绕“决策共识框架”这一论题展开一下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是理论铺垫,对所需理论、学术价值、研究方法和思路、以及本文创新和不足做出介绍。第二部分是提出假设,主要涉及共识框架模型的研究背景、研究宗旨和研究假设。对共识框架模型的定义、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阐释。第三部是假设验证部分,主要包括本文的第三章至第五章。文章第三章分别从宿迁医改和神木医改案例入手,通过对两次医改案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出能够影响地方医改政策的各种因素,第四章对主要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共识框架模型进行构建。第五章则首先从理论方面对模型进行验证,对影响公共决策的各因素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随后对该模型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对模型的运行得出启示。文章第四部分则对未来的改革作出展望,并提出对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