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春分》对于夏目漱石的意义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目漱石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国民作家,与中国的鲁迅先生齐名。对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近代化的进程有着独特的憧憬与忧虑。漱石以早期的作品《我是猫》、《哥儿》成名。之后的前期三部曲《三四郎》、《其后》、《门》的发表进一步确立了其职业作家的地位。在经历了明治43年修善寺大病后,时隔一年半漱石带着对读者的愧疚与进行新尝试的意愿而发表了《过了春分》,但是反响平平,远不及其他作品。很多日本的评论家都认为这是一部失败作品,是夏目漱石文学生涯中的败笔。在中国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也接近于空白状态。《过了春分》是夏目漱石后期三部曲的开篇之作,由于是对新方法的首次尝试,与之后两部作品相比缺乏成熟性,因而在作品构造以及人物设定上受到了一定的批评。虽然先行研究中也有持肯定态度的观点,但这部作品与后两部作品的关系方面讨论尚显不足。特别是在经历了修善寺大病之后,夏目漱石在思想上以及创作方法上的改变,在《过了春分》这一作品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因此,该作品的研究对于有效的把握漱石后期写作主题以及方法上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对于先行研究中所提到的构造上的破绽以及人物设定上的败笔,笔者试图在尝试分析作品前后两部分的关联性的过程中,深入揭示漱石的意图以及作品的主题。基于以上述问题,拙文将视线聚焦于《过了春分》这一作品作为后期三部曲开篇之作的重要性上,尤其是其方法对之后作品的影响。以此为目的,本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介绍了《过了春分》这部作品与夏目漱石的关系,并结合相关先行研究表明重读该作品的目的。第二章通过分析《门》到《过了春分》的创作期间漱石思想上与方法上的改变,明确漱石首次尝试短篇系列这一方法的目的。通过《门》的创作已经明确意识到人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漱石,在修善寺大病时体验了死亡之后,更是加深了对人存在的不安定性的认识。由此得出漱石所经历的死的体验对《门》之后的作品的创作方法具有一定的暗示意义。与前期三部曲进行比较得出,漱石之所以打破一直以来完美的结构以及作品的完整性而采用结构松散的短篇系列手法,是因为该方法能够完整地表达出作者自身的实际感受,并能够接受实际感受本身的不规则变动。然后以作品的文本为中心,通过讨论以敬太郎为中心的前半部分与以须永为中心的后半部分所采用方法的不同,得出让须永有意识的追寻敬太郎在日常现实中通过自然所感受到东西,必须通过剥离日常属性的内省视角才能实现这一结论。第三章主要为《过了春分》对其后作品的影响。首先在方法上,《行人》延续了《过了春分》中短篇系列这一手法,但在人物设定以及小说构想方面在前作基础上都进行了升华。在主题的追求上,《行人》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实现了漱石至今没有过的人类批评。综上所述,《过了春分》作为后期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其方法以及主题对于之后作品的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正是因为《过了春分》的创作,才有了之后的《行人》与《心》。以上,笔者希望通过《过了春分》创作方法的研究,来揭示这一作品的重要性。从而确立其对研究后两部作品的特殊意义,为漱石后期作品研究提出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国务院于7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封面图片来自本期论文"和声搜索粒子滤波视觉跟踪",是火箭军工程大学控制工程系先进控制理论研究团队提出的和声搜索粒子例子滤波视觉算法的示意图.基于粒子滤波的视觉跟踪方法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分离分析高纯物中微痕量元素的现状及进展情况。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以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SBIEF)作为
适用于造纸的碳酸钙-纤维素纤维是由碳酸钙沉淀在纤维素纤维表面形成的,用于造纸具有很大的潜力,虽然,它不是一种新的原料,且应用于造纸生产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种填料-纤维
1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07年第7号公告,批准《塑料破碎机JB/T5291—2007》、《塑料排气挤出机JB/T5417—2007》2项行业标准,分别替代JB/T5291—1991,JB/T5417—1991。新标准将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游泳馆兼顾功能、美观与环保,对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介绍了结构体系的选型,并通过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得到了合理的结构布置和构造措施。计算结果表明
9月15日,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国务院70多个部门、1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20多个地级市的3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政府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