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常规公交的商业中心可达性及其等级结构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zhang_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交通为基础的可达性是影响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可达性入手,本文的核心议题是,引导人流汇聚的交通可达性与商业中心等级之间的关系怎样的,具体是:公交站点与商业中心的空间布局特征如何?公交可达性强度与商业等级的对应关系怎样?  首先,搜集广州市1987、2006年商业中心和公交数据,整理后矢量化处理,利用ArcGIS10.0空间分析模块,分别解析1987年、2006年广州市公交站点与商业中心的空间布局特征,回答文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其次,在综述已有可达性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构建公式,计算商业中心公交可达性强度,并分析其与商业中心等级的对应关系,回答文章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最后,分析北京路、上下九、人民路、五羊新城等代表性商业中心的可达空间。  研究结论如下:  (1)公交站点的分布格局逐渐由集聚成团转变为在更加广阔的空间上分散,同时又具有在某些优势区位聚集的特征,即由“点状集聚”到“面状分散,点状集聚”。公交站点的分布特征与空间格局变化,一方面与常规公交均等化有关,均等化的结果导致公交站点比较均匀地覆盖城市区域,以保证基本公共设施服务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常规公交仍作为城市居民市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某些人流量大的地区,需要有较多的公交保证人流通畅。  (2)商业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商业中心整体向东移动,且向分散化方向发展,各商业中心之间的间距变大。但是,商业中心与公交站点始终保持较强的空间趋同性。  (3)商业中心等级位序与其公交可达性强度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但数量关系在21世纪前后两个不同年代不同。公交引导人流的年代,广州市各级商业中心等级位序与公交可达性强度层级一一对应,即公交可达性强度随商业中心等级位序而递减,近似于第一级是第二级的2倍,是第三级的3倍。地铁引入以后,原有的“位序-强度”对应关系不明显,各等级商业中心公交可达性强度相差无几,甚至低等级商业中心公交可达性超过高等级商业中心。
其他文献
该文立足于经济体制转型,探讨由于经济体制转型所产生的基础设施供给的演变特征,提出了基础设施供给管治的概念,构建了面向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供给管治体系.全文共分为六章.
区域陆面蒸散发是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组成部分,也是联系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该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陆面过程及其能量平衡过程研究现状和发展的趋势后
汽车业是广州市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广州市的汽车市场目前还处在无序发展的阶段,研究广州市汽车市场的发展及其布局规划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该文选取广州作
为了揭示原住地环境因素对再择居行为产生的影响,总结其规律,为城市住房规划建设和房地产业寻找与开发目标客户群体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业中的深入,生态旅游由于其保护性、参与性和教育性而备受关注。世界各国或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生态旅游显示强烈的兴趣,并
一、装置的设计原理根据CJ128-2007《热量表》行业标准、JJG225-2001《热能表检定规程》和CJ/T188-2004《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相关标准和检定规程中对温度传感器
作者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直面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种种矛盾与问题,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演经中集中与分散的表现以及相关的理论学说,探讨了集中与分散的机制对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植被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执行自然“纳污吐新”负反馈机制的子系统,起到净化空气污染、增强城市空气更新、调节城市温度和湿度以及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Landsat遥感影
城镇空间扩展是城镇化过程的重要标志。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空间扩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社会空间两极分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有关城镇空间扩展的形态模
在设计与建设防洪减灾系统时应整体考虑系统软件功能、网络配置、数据库建设与数据集成、环境模型以及系统界面设计等多个环节.报告首先讨论了防洪减灾系统的框架结构,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