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结构优化及机理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hanlin_s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钢结构防火涂料主要为有机型的涂料,其易老化、价格昂贵,在阻燃时易氧化且伴有大量有毒气体的释放,与我国绿色环保的理念不符;传统无机型的涂料多为厚型、非膨胀型,其挤占有效空间,施工极为不便。所以迫切需要研制一种廉价、环保、高性能的钢结构防火涂料。本文从绿色环保的理念出发,根据熔体发泡原理,研究新型无机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后文简称新型涂料)。我们通过对新型涂料基础组成进行优化,改善膨胀层结构,提高防火性能,并最终得出最优配方,具体如下:(1)在初始配方基础上,研究采用水泥、石灰、内墙腻子、硅酸钠等无机粘结成膜剂对涂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钠成膜剂的成膜性能和高温稳定性优于其他无机粘结剂,采用模数为1.0的固体硅酸钠和模数为3.0的液体硅酸钠复合时防火涂料综合性能最佳,固体硅酸钠掺量约5%,液体硅酸钠掺量约35%时,涂料室温成膜性良好,高温下稳定,阻燃温度约300℃。选用聚醋酸乙烯酯类的可再分散乳胶粉为辅助粘结剂,掺量约2%,增强涂层粘结能力,粘结能力测试时,0.8m自由落体可达12次。(2)研究了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碳酸钙等填料对涂料综合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镁填料膨胀层结构最佳,其掺量为10%防火性能最佳,阻燃温度约288℃。研究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镁三种发泡剂单掺和复掺对涂料综合性能和防火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铝为阻燃发泡剂,涂料综合性能和结构最好,掺量30%时,阻燃温度约270℃。(3)在新型涂料配方各组分种类确定的基础上,研究各组分对涂料性能的影响机制。对各组分进行掺量的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改善配方组成优化膨胀层结构并提高涂料的防火性能,最终得出最佳配方:乳胶粉2%、低熔点玻璃粉7%、氢氧化铝37%、氧化镁10%、固体硅酸钠5.4%、液体硅酸钠37.6%。此时,阻燃温度约240℃。(4)新型涂料与有机型涂料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防火测试120 min,新型涂料最终温度稳定在240℃左右,膨胀层为致密的类似蜂窝状的无机质结构,其结构强度约是有机膨胀层强度的350倍,而且阻燃时释放毒烟气量大大减少,防火实验时几乎没有异味,阻燃后残余物量较有机型涂料提升近75%。通过TG、XRD等表征手段分析防火阻燃过程中物质的化学变化及膨胀型的形成过程。TG得出新型涂料的无机残余物量较有机型涂料大大提升,因为无机填料等在高温下性质稳定,而有机膨胀层在高温时会不断的被氧化逐渐减少;XRD分析得出无机膨胀层形成中出现了新的硅镁、硅铝矿物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与无机填料共同组成无机膨胀层,能够更持久的阻燃隔热,提升了钢结构的耐火极限。本文所研制的新型涂料在各方面都展现出十分优异的性能,阻燃时,形成的无机质膨胀层中含有氧化镁、氧化铝、硅铝矿物、硅镁矿物等热稳定性极佳的无机材料,耐火性能突出。这种绿色环保、价格优廉、高性能的无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将推动未来涂料的发展。
其他文献
当代对于光纤光栅研发和应用正渐渐地透入光纤通信的各个分支中,包括波分复用系统的合波/分波、色散补偿、光纤放大器的增益平坦等,通过对光栅和光通信器件的应用研究,能够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证券业也得以蓬勃发展。但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市场发展的不完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低效率运行的状态,在市场规范和运行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选择地铁方式出行的人群越来越多,一旦发生危险会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目前,大多数研究方向在单次预测(比如体育馆有大型活动)或者事故后
战略执行不力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理论研究、战略制定与战略执行关系、战略落地、组织内部执行力等4个方面对企业战略执行不
本文运用人类学族际关系理论 ,对安多这个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做了类型分析 ,并就其不同特点做了对比分析 ,以尝试从宏观的角度把握该区域复杂的族际关系脉络
当前数字校园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抓手,成都市着眼于全域教育信息化提升,整体打造数字校园,以“标准驱动、创新驱动、示范驱动”为实施策略,推动数字校园在成都市中小学
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方法有大地电磁测深法(MT)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还有其余的频率域电磁法,它们是金属矿产勘探、石油探测、地热研究、深层地球物理勘探的有效方
本文综述了聚乙烯行业的市场现状,分析了乙烯三聚生产1-己烯和1-己烯共聚聚乙烯的可行性,指出加强1-己烯共聚聚乙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是突破目前聚乙烯行业通用料竞争激烈,经济效
随着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EDA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缺的设计方法。集成电路的复杂度和操作速度随着电路的规模快速增长,此时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出现为集成电
混合动力汽车相比传统汽车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问题更加突出,其车载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产生的强烈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 EMI)会对